糖類
顧月霖繼續看。
鍋蓋一個十文,勺子一個一百五十文,笊籬一把五文,刷帚一把八文;
水缸一口十文,瓷缸一口五十文,水瓢一個十文,水桶一個三十文,吊桶一個四十文;
刀二十文,磨刀石一塊三十文,砧板一塊二十文;
一斤左右錫酒壺一把八十文,二斤裝錫茶壺一把一百四十文;
錫面盆一個二百一十文,茶盤一個六十文;
瓷飯碗一個五文,湯碗一個十文,酒盅一個五文,碟子一個七文、十個六十六文;
紅箸十雙十文,烏木箸十雙五十文;
鐵通條一根三十文,鐵火箸一雙十文,鐵爐釘一根五文;
竹籮一個一百文,竹篩一個三十文,簸箕一個二十文。
顧月霖看完,把單子遞回給趙媽媽,“要醃製許多禽魚肉蛋蔬菜,有一些是不是用水缸、磁缸更好?”
趙媽媽頻頻點頭,“劉管事也說了,庫存的壇壇罐罐或許不大夠用。”
“你們掂量著多添一些。其他的全照你列出的數量買兩份,一份常用,一份過年時換新,餐桌上所需亦是。”
“是,奴婢跟劉管事商量好,便去找高管事和木管事。”趙媽媽喜滋滋地行禮退下。
顧月霖繼續忙手頭的事。
昨夜拿上來一套稼穡方面的書,是蔣昭的筆跡,起先顧月霖還拿不準是他寫就還是謄錄的,看過之後,便確定是他所作。
那全然置身事外、冷靜到極致的平實精準的措辭,令人一目瞭然的筆風,已算是顧月霖很熟悉的。除了蔣昭,再不需作第二人想。
裡面有十多頁專門寫的種植棉花各類事項。
顧月霖翻來覆去看了多遍,發現自己不論怎麼與人說,也不如完整複述蔣昭這些言語。
於是他便抄寫出來,留待交給羅忠。
倒不是他捨不得借閱給別人。
腦筋自幼就擔得起過目不忘,可眼下心緒委實煩躁,對這書籍是如獲至寶,偏又不能靜下心來銘記於心,便要多留在手邊幾日。
辛夷景天回來複命。
他們兩個昨日在城裡轉了許久,聽說了廟堂上的事,回來後便告知顧月霖。
顧月霖讓他們把訊息告知所有僕人。
於是,倆小子從昨晚到現在,應承著一茬又一茬的人,說了一車的話。
“全知情了。”辛夷說,“多少有點兒人心惶惶的意思,畢竟以前朝堂上的事,不會傳遍街頭巷尾,小的兩個又是把人們好的壞的揣測全說遍了,大夥兒不免擔心。”
顧月霖手裡的筆不停,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他們:“每人發三兩銀子的貼補,權當我給的零花錢,短缺什麼只管搭夥坐馬車、僱車到城裡添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