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天宮,她直奔灌江口而去。
灌江口覆蓋兩江之地,道場並不大,外間香火鼎盛,入內數道雄山峻嶺,雲霧之間,隱著高樓庭院。
黛玉按落雲頭,已有郭申、直健二將軍,瞧見仙家霞光,自內迎了出來,
郭申認得黛玉,忙拉著直健下拜道:“原是聖女娘娘降臨,恕我等未曾遠迎之罪。”
黛玉回禮,笑道:“兩位兄長,切莫如此客氣。”
郭申嘿嘿一笑,領她過了數道宮闕,指著一座七層高樓,道:“那浮雲樓,是兄長平日靜心之地,我等不便上去通傳,請娘娘自去吧!”
黛玉告別二人,駕雲直上七樓。
樓頂之上,琴音嫋嫋,風獵獵,俊美英偉的男子,長發垂地,寬袍大袖,赤腳踩在松木地板上,正潑墨揮毫,在牆壁上作畫。
畫上是一女子,淩空仗劍而舞,瓊樓玉宇,皆遠遠地隱沒在她腳下。
旁邊題著兩句話: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黛玉走過去,從他背後拿走了毛筆,靈秀小楷,續了一句: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黛玉擱筆,轉至楊戩面前,嫣然一笑:“二哥,你好嗎?”
她本要責問:你不甘了九千年,卻如何為我低了頭?
她本要勸說:無妨,終有一日,我們會討回來!
但最終,她問出口的,只是最平淡不過的一句:“二哥,你好嗎?”
楊戩看懂了她的步履匆匆,眼尾嫣紅,他抬起手指,拭去她頰上珠淚,溫聲道:“我很好,並不算委屈。”
黛玉靠進他懷裡,纖手摟住他的勁腰,楊戩攬住她的肩頭,輕拍她的肩背。
你護著我,我撐住你,千言萬語,只需一擁。
琉璃瓶裡,黛玉灌注的曲子,叮叮咚咚,柔情如水,一如當年昆侖山上新彈之曲。
相擁不過片刻,楊戩先放了手,笑道:“下去吧,我帶你看看這灌江口的風光。”
他們還是一對未婚男女,孤身處在室內,對黛玉名聲不好。
灌江口占地極廣,建築卻不甚多,除了楊戩居住的浮雲樓,便是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的住處,另有一處奼紫嫣紅的小院,是楊瑛偶爾過來暫居的地方。
山下有大片大片的演武場,一千二百草頭神駐紮之地。
楊戩陪著黛玉前後走了一圈,眾草頭神皆稱黛玉為“娘娘”,歡呼雀躍的模樣,不像在呼叫聖女娘娘,倒像是在拜見昭惠靈顯王妃娘娘。
黛玉鎮定自若,與眾神談笑風生。
楊戩卻看得分明,她鬢發下的耳根分明都已紅透了,他止住眾草頭神,引著黛玉去了前方的二郎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