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少被武裝機器人反噬的可能,我們需要對人工智慧更多的測試與調整。我建議可以先製造消防機器人。”
“消防機器人?”
“對,其實就是按照戰鬥機器人的原理,不過要將武器換成滅火器或者噴水管。”
廖雲瑜想了想,“對啊!我們可以先設計消防機器人,把這些消防機器人送到各個地方的消防隊使用,很快就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如果在實戰滅火中沒有差錯,大機率換成戰鬥武器也不會混亂傷人,直接把滅火器換成武器就可以了。”
方逐溪點點頭,又提醒道:“其實兩者也是有不少區別的,首先消防機器人體型不能設計太小,否則帶的滅火器械太少,在大型火災中一下子將滅火器用完,而且機器人力量太小也難以拖動大水管,作用就不大了。其次在某種程度上,火場的環境比戰場還要惡劣,機器人採用的材質與體內的零件都要能抗高溫才行,否則容易趴窩,再者還要考慮必要時候對被困火場的人進行救援。總體來說,製造成功的消防機器人比戰鬥機器人還要複雜困難很多,要製造出來困難不少。”
廖元瑜豪氣地笑了笑,“呵呵,我們科研工作者最不怕的就是困難,再困難能有我們的前輩從一無所有開始建造原子彈那麼困難嗎?我看其實基礎條件都已經具備了,最關鍵的難點都已經被方教授您的人工智慧技術克服了,相信很快就能設計消防機器人的成品出來。”
接下來的日子,廖元瑜教授像瘋了般廢寢忘食地投入到蜘蛛形消防機器人的設計中,雖然暫時不能將武器放上去,但以後把滅火器換成槍械也很容易,等人工智慧技術方面在實踐中更加完善,確定沒有反噬的危險,就可以真正造出來了。
方逐溪對機器人設計這方面並不擅長,幫不了什麼忙,頓時感覺少了一個一起科研的夥伴。
有了時間,他又去另外一個實驗室,歐陽菲教授團體在研究神經元資訊,田傳宗和謝龍平兩個教授團體正在試驗收集腦部的腦電訊號,這些領域方逐溪目前的知識也不足以對教授們有任何的指導意義,為了別妨礙教授們的研究,還是少點過去。
於是,方逐溪在實驗室中頓時變得清閒起來,大部分時間都呆在辦公室看文獻,每天看著系統面板數著積分,算起來科研組成立已經過去大半個月,積分已經積累了不少。
【科技孵化目標:神經元連結科技
科技孵化進度:0
科研組規模:中型
科研組駐地:惠城駐軍實驗室
科研組人員:2020
副組長:33
田傳宗提供積分速度66天)
謝龍平提供積分速度65天)
歐陽菲提供積分速度63天)
組員: 2020提供積分速度 181 天)
積分獲取速度:375天
目前擁有積分7258。】
教授和普通組員提供的積分速度都略有提升,看起來是他們的相應能力都有所提升,還有不足三千的積分就能孵化神經元連結科技了。
有了神經元連結科技,就能做出腦控外骨骼裝甲了,到時先給許虎老師做一套。
不知道人工智慧學院籌辦得如何了,要不要抽時間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