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軍方的支援,很快就可以組建科研組了,但更重要的是系統還沒有提取腦控技術作為孵化的目標科技。
如果沒有系統幫忙,方逐溪並不認為憑自己真的能夠研究出腦控技術。
按照以往經驗,只要多接觸相關的資訊,系統就有可能啟用提取科技孵化目標的功能。
方逐溪首先想到是利用網際網路,在網上搜尋引擎上搜尋“腦控技術”這關鍵詞。
搜出來的結果挺多的,不過都是些對未來科技的猜想的啥編文章,有的還錯漏百出。真正查詢到取得實質性成果的很少,那些戴著大頭盔稍微操作一下電腦就算是巨大成果了。
也看到有經營腦控義肢公司,仔細看那技術介紹,簡直就是一言難盡,水平還非常原始。
腦控的概念已經提出很久了,取得的成果卻是寥寥,這是一個還有極大發展空間的領域。
對目前的技術水平,方逐溪有些失望,如果只是這種程度,還遠不如用嘴巴說話與人工智慧溝通更加方便呢,更麻煩的是系統不知為何也對這些資訊視若無睹,根本沒有浮現出是否提取孵化目標的選項。
方逐溪猜想也許這些技術有的是已經實現,有的網上那些描述腦控技術發展的道路是錯誤的,所以系統沒有反應?
不管原因使什麼,現在這個辦法不行,方逐溪倒是有些急了,沒想到會在這方面卡住。
還有什麼辦法呢?
方逐溪不死心,既然普通的網際網路不行,那去找找學術性的期刊看看。
他來到哈工大鵬城校區,用學校的電腦連上蜘網,果然找到不少與網際網路上沒有的資料,不過系統還是沒有反應。
方逐溪冷靜下來仔細想想,蜘網裡大多都是其他人的研究成果,系統不會將其作為孵化目標也屬正常。
對了,可以試試看科幻電影,裡面有許多黑科技,只要系統認為可以在現實世界實現,估計就能啟用需要提取的科技。
想到這個辦法令方逐溪精神一震,嗯,讓我想想有哪部科幻電影。
或多或少描述能透過腦電波控制機器這種技術的電影有許多,但方逐溪印象最深刻的是“環太平洋”,那些駕馭機甲的架勢員透過神經元連結技術來控制機甲。
電影中設定駕駛一架機甲需要兩個或以上的駕駛員,那是因為設定中駕駛機甲反饋的大量資料和指令使一個人的神經系統無法承受並不是一個駕駛員就用不了這種技術。
如果只是控制外骨骼裝甲這比機甲要簡單一萬倍的裝備,一個人的神經系統肯定可以承受的。
只要提取出這種神經元連結科技進行孵化,那要完成腦控外骨骼裝甲的科研任務就很簡單了。
唯一可慮的是系統並不認可這種技術,如果系統認為這種技術設想是錯誤的,系統就不會提取這種科技,但總歸是要試試看。
用電腦登入了最多人用的影片網站,搜出“環太平洋”的電影。
嗯,需要vip才能看?
方逐溪平時根本沒時間看這些打發時間的影片和電影當然沒有vip賬戶,但他不差錢,隨手註冊並充值了幾百塊進去,然後開啟電影。
果然,這才是正確的尋找提取科技孵化目標的方式。
隨著電影開播,系統彷彿是活了過來。
【發現孵化目標:機甲基礎製造技術。是否提取?】
方逐溪心裡那個糾結啊!
他很想提取出機甲製造技術,可是他現在必須得先弄出腦控技術,也就是那個神經元連結科技啊!
忍痛選擇了“否”。
也不知會不會影響以後提取科技,如果以後都不出現機甲製造技術那就太吃虧了!
【發現孵化目標:等離子炮技術。是否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