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今生最後的對話
今年還沒過完,所以禹寧登基之後,尚在商議年號,仍是慶朝始帝二十一年,還沒有改元。退位之後,馬文才現在被宮人們稱之為太上皇,桓秋也已經晉升為太後。
金陵未央宮的梧桐庭院裡,新抽的嫩芽在晨風中輕顫。再過幾天,馬文才便準備出發前往洛陽了。宮人們忙碌著在整理行李。
馬文才身著素色常服,手持竹帚清掃小徑,枯葉簌簌落入竹筐時,忽聽得環佩輕響。轉身望去,桓秋正立在月洞門前,銀紅纏枝蓮紋披風半掩著鬢邊的銀絲,晨光斜斜切過她眼角的細紋,恍惚還是三十年前那個聽他講《管子》的少女。
”陛下這掃灑的功夫,倒是精進了。”桓秋指尖撫過青石板上的苔痕,聲音帶著幾分疏淡。從馬文才登基第二年到退位,十九年來這是她第一次應約前來。
馬文才將竹帚倚在廊柱上,青石案幾早已備好茶湯。白瓷盞中,碧螺春緩緩舒展,氤氳水汽模糊了兩人的面容。”朕......如今該喚太上皇了。”他自嘲地笑了笑,”這些日子掃落葉、煮茶湯,倒比坐在龍椅上時更明白些事理。”
庭院深處傳來一聲鳥啼,打破了沉默。馬文才望著杯中沉浮的茶葉,喉結動了動:”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權力是最要緊的。看著朝臣匍匐在地,聽著山呼萬歲,便以為握住了天下。”他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卻不知,握緊了權柄,反倒松開了更珍貴的東西。”
桓秋端茶的手微微一頓,茶湯在盞中蕩起細漪。她記得初入宮時,馬文才會為她手抄《上林賦》,會在禦花園為她種下整片翠竹。可不知從何時起,那雙曾為她研墨的手,開始沾滿權謀的鮮血。
”你可知我為何要與你作對?”馬文才忽然抬頭,眼中閃著奇異的光,”並非我貪戀皇位,而是我知曉......”他壓低聲音,似是怕驚動了滿院春光,”那些妄圖變革之人,哪一個不是在權力傾軋中粉身碎骨?”
擁有後世的記憶,馬文才比桓秋更清楚,自古以來,想要革命,那都是要流血流淚的。如果身為上位者,沒有權力階層的支援,很快也會死無葬身之地,就像韓國的總統一樣。地位不夠高嗎?但是在財閥的統治下,有幾個有好下場的?為此,馬文才沒有跟桓秋商量,直接選擇了從明面上,站在桓秋和禹寧的對立面,一直到,他看到了希望,才正式背叛了自己所屬的統治階級。
此時,馬文才覺得滿口難言,後世的事情,太難說清楚了。
桓秋的茶杯重重落在案上:”所以你寧可站在我對立面?看著禹寧被打壓,看著百姓受苦?” 這就是她的文才哥哥啊......嘴上說得好聽,但是兩世的相識了,她還能不清楚他是在什麼時候動搖的嗎?說出口的話,九真一假都是奢求。
”正是。”馬文才的聲音嘶啞,”我若不做這惡人,誰來為你們掃清障礙?那些世家大族的獠牙,唯有以更鋒利的爪牙才能馴服。當禹寧真正扛起大旗,我便開始暗中周旋。表面上罷他的官、貶他的人,實則是將他的對手引到明處,再一一剪除。”
風穿過梧桐葉,發出沙沙的聲響。桓秋想起那些艱難的歲月,禹寧被彈劾時的焦灼,新政受阻時的絕望。原來每一次危機背後,都藏著這樣的算計。
”你為何不與我明言?” 也許,在最後這幾年,文才哥哥作為父親,真的為禹寧算計過。
”說了,你會信嗎?”馬文才苦笑,”你我早已不是當年在太學談理想的少年。你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若知曉我用這般手段,只會與我更生嫌隙。”
桓秋望著遠處的宮牆,那裡爬滿了新生的藤蔓。良久,她輕聲道:”還記得你第一次帶我去看百姓秋收嗎?那時你說&09;,眼裡有光。後來的你,卻離這句話越來越遠。” 其實,她也早有感覺,只是,不敢相信,害怕自己自作多情,用錯了計謀,反而害了身後的所有追隨者。
馬文才的眼眶泛紅:”我後悔了。看著禹寧推行新政,看著百姓吃飽穿暖,才明白自己錯得離譜。權力不該是目的,而是手段。”他起身走到梧桐樹下,撫摸著粗糙的樹皮,”這些日子,我常想,若當年我們能坦誠相待,是不是......”
”沒有如果。”桓秋打斷他,語氣卻已柔軟,”我堅持關注民生,不過是見不得百姓受苦。你可知我第一次去災區時所見?老嫗用破布裹著凍僵的孩子,少年餓到連哭的力氣都沒有......”她的聲音哽咽,”那一刻我便發誓,哪怕與天下為敵,也要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 所有的行跡,都是有痕的。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
馬文才喉頭滾動,想說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說起。記憶如潮水湧來——他們曾攜手遊過秦淮河,曾在未央宮的漫天飛雪中飲酒賦詩。後來怎麼就走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這些年,我恨過你,怨過你。”桓秋起身,走到他身旁,”但我也猜到了你的想法,又覺得滿心疲憊。我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心中的道,只是走岔了路。”
陽光穿透枝葉,在兩人身上灑下斑駁光影。馬文才望著桓秋的側臉,突然發現她眼角的皺紋裡,藏著與自己相似的疲憊。曾經針鋒相對的兩個人,原來都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傷痕累累。 ”禹寧做得很好。”馬文才輕聲說,”新政推行得比我想象中順利。百姓有了新糧種,有了平整的路......”他頓了頓,”若早知這般結局,當年在朝堂上,我該與你並肩而立。”
桓秋伸手接住一片飄落的梧桐葉,葉尖還帶著未幹的晨露:”過往之事,不必再提。如今你我都已放下執念,便是最好的結局。”她轉身望向庭院外的天地,那裡傳來孩童嬉笑之聲,”看著天下太平,百姓安樂,便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馬文才望著她的背影,忽然想起初見時,她也是這樣站在陽光下,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如今韶華不再,可那份心繫蒼生的熱忱,卻從未改變。”秋兒......”他脫口而出,又覺不妥,”太後若不嫌棄,日後常來洛陽吧。”
桓秋回頭,唇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若得閑,便會去。” 只是現在,她還走得動,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春風拂過,梧桐葉沙沙作響。兩個曾在權力巔峰博弈的人,終於在這一方小小的庭院裡,找到了和解的契機。遠處傳來更夫的梆子聲,驚起一群白鴿,撲稜稜飛向湛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