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梁祝之回歸 > 34今生-徵戰與發展

34今生-徵戰與發展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全家殉國,我屠盡天下又何妨 大明:最強太孫,開局求老朱賜死 我的電子女帝們在現實搶我 中山穿越記 逍遙紅樓 紅樓:我,賈環,抄書百倍獎勵! 大周第一狠人 大明無敵聖孫 大秦血衣侯:我以殺敵奪長生 寒鋼影 我在大唐開診所 別墅通兩界,擺攤的我賺了億點點 開局!女帝竟讓我替她洞房 大宋梟雄 娘娘,對不住了 我就想安心種田,你讓我逐鹿中原? 亂世邊軍一小卒 逐鹿亂世,從捕魚達人到九五至尊 我在大唐簽到之萬物系統 [歷史快穿]我在言情世界搞事業

34今生徵戰與發展

靠著一場投入不多卻戰績斐然的小戰,桓澤和馬文才在朝堂嶄露頭角,聲名鵲起。桓澤繼他的堂兄桓溫之後,成為了新的熱灶。老百姓並不懂氏族和朝堂裡面的那些彎彎繞繞,只是稱贊,桓家乃是景朝的戰神世家。街頭巷尾討論起來,甚是火熱。

然而,馬文才雖年輕有為,但資歷尚淺。權衡利弊之後,元氏還是決定著重扶持女婿桓澤。事實證明,桓澤在軍事領域天賦異稟,此後他南征北戰,歷經諸多戰役,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果敢決策,捷報頻傳。他的戰功在景朝境內廣泛傳播,聲名遠揚。無論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還是南方蠻族的叛亂,桓澤率軍從北至南,再由南返北,雖未能百戰百勝,但麾下士兵的存活率卻遠超其他將領。百姓們最看重什麼?不就是活命麼?能活著,就比什麼都強。

景朝北方邊疆,這裡是桓澤第一次面臨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大型戰役之地。桓澤一貫會在作戰之前與軍師在營帳內商討計劃。

軍師展開地圖,神色凝重道:“將軍,敵軍此次來勢洶洶,且騎兵機動性極強,我們若正面交鋒,恐難占上風。”

桓澤目光緊盯著地圖上的山川地形,沉思片刻後說道:“敵軍騎兵雖強,但在山林間難以施展。我們可將主力部隊埋伏於這片山谷兩側,再派小股騎兵佯裝敗退,將敵軍引入山谷,屆時來個甕中捉鼈。”

軍師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將軍,此計雖妙,但風險不小。若敵軍識破我們的誘敵之計,或是有人洩密,我軍恐陷入被動。”

桓澤握緊拳頭,語氣堅定:“這些野人,恃強輕敵,定會追來。不要忘記,這些野人,身材魁梧,比我們計程車兵強壯許多,不宜正面交鋒。再多的計策都是為了讓我們人更多得活下來,甕中捉鼈是我們損失最少的方案。只需把握好時機,定能重創敵軍。傳令下去,讓將士們做好準備,明日一早便按計劃行事。”

果然,在戰鬥打響後,以桓家軍的人馬為核心,帶領著什麼都不懂的當地士兵,聽從桓澤指揮,進退自如。敵軍中計入伏,桓澤指揮軍隊四面出擊,殺得敵軍丟盔棄甲,大獲全勝。桓澤最不擔心的就是洩密了,無論打到哪裡,桓家軍才是他的後背。

與此同時,馬文才在青州的治理成果也日益顯著。他將讓桓秋出海尋得的新糧種,引入青州後,組織農戶進行試種,並邀請農學老手現場指導,最佳化種植方法。當然,最先試種的是馬文才在青州置辦的莊子,為了吉利,他給莊子命名為豐裕莊。最先種下的,也是桓秋莊子上已經成功的糧種,推廣到青州來。新糧種得在有成功有家底的情況下,才能讓這邊的佃戶們放手去嘗試。

就在莊子裡,佃戶們看著種下的新作物茁壯成長,臉上洋溢著喜悅。剛種下的時候,他們是遊愁又怕,雖然東家說收成不好會貼補給銀子,但是祖祖輩輩種地的就是見不得好好的田地被浪費。如今是真的放心了。

莊子上老農撫摸著飽滿的稻穗,感慨道:“以前真是不知道是糧種不好,産量低。如今這新糧種,不僅長得好,收成也比以前多了不少,以後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可算是熬過來了。”

除了農業,馬文才還大力鼓勵百姓發展手工,設立專門的工坊,提供技術支援和原材料。在青州城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售賣精美手工藝品的店鋪,織錦坊裡,織女們飛梭走線,織出的綢緞色彩絢麗、質地柔軟;陶瓷坊中,工匠們精心製作的瓷器造型精美、工藝精湛。隨著生産力的提升,青州百姓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街道上行人衣著更加體面,集市上貨物琳琅滿目,一片繁榮景象。這一切,不過三年。

朝廷為表彰馬文才的功績,贊其“博學多通”,封他為博聞侯,賜予豐厚的賞賜與高官厚祿。這背後,自然離不開他背後氏族的支援。馬文才深知權力的重要性,藉著這一契機,他積極在朝堂上結交官員,為自己的勢力爭取更多資源和支援,進一步鞏固自身地位,話語權也日益增加。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成為自己岳父的附庸!別人有的再多,不如自己抓在手裡的。

縱觀史書,沒有哪個成功改朝稱帝的人,手上是沒有兵權的。擁有後世記憶的馬文才更是清楚記得□□的話,“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因此,哪怕岳父是個不世奇才,馬文才也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手上的軍隊訓練。誰知道,到了那最後一步的時候,桓家和元家會不會變卦想實力上位。權力是從戰鬥中來的。

因此,青州治理得到的錢財,大部分都被他用來擴充套件自己的軍隊了。“不要太過沖動,廣積糧,緩稱王。”馬文才這樣勸告自己。

馬文才的成功,讓馬家在世家大族中的地位急劇上升,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然而,地位的提升卻讓馬家部分人開始得意忘形。馬文才的堂弟們仗著家族權勢,在揚州城內橫行霸道。

像在集市上強買強賣,與商販發生沖突,甚至大打出手,將商販的攤位砸得稀爛的事情,都不是一次兩次。得到馬母張氏的來信,馬文才頭疼不已,再多的信件斥責,只要馬老夫人護著,那就一點用都沒有。甚至是,堂弟們表面認錯,背地裡卻依舊我行我素。這讓馬文才倍感無奈,深知家族內部的管理問題若不解決,遲早會成為自己發展的阻礙。尤其是,他的目標不在家族上的時候。

好在,陪伴在青州的桓秋提醒,馬母張氏的母親,蕭夫人以及靜揚山莊。出於男人的自尊心,馬文才本來不想再讓年事已高的外祖母操心,但是如今,不得已之下,還是去信請動了金管家。金管家一出手,揚州府裡的紈絝子弟都少了許多。

誰讓金管家一出手便不留情面呢?自家人橫行霸道,那便斷手斷腳,外人囂張肆意害人,那便暗地裡下藥。一開始還沒發現,直到揚州街頭愈發的安全,大家才意識到,有俠客義行。

早在馬文才確定駐紮青州,由桓澤為其請功後,皇帝便將青州太守之位授予他。或者說,傀儡皇帝不授位也不行。要不是氏族實力分散,又互相平衡,他這個皇帝也許早就沒了。

馬家父子二人在朝堂同處高位,且馬文才憑藉手中掌握的軍隊,實力更勝一籌。馬太守看著兒子的成就,心中既欣慰又惆悵。欣慰的是兒子年少有為,為家族爭光;惆悵的是兒子勢力逐漸壯大,遠超自己,他擔心家族內部權力失衡,也憂慮兒子樹大招風,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但他也明白,兒子的發展離不開背後妻族的支援,因此在背後默默助力,協調各方關系。

而早在三年前,在馬文才被授官太守之後,桓秋便與桓家商議好,前往青州一同發展,當然名義上,是去照顧馬文才。畢竟二人也已成親三年,桓秋已經十八,身體發育逐漸成熟,該要一個孩子了。

對此,馬母張氏並不反對,她也想抱孫子了,拖了這麼些年,要是兒媳再沒有孩子,這聯姻效果也得打個折扣。沒有後人,很難說,桓家和元家會全心全意培養馬文才這個外人。馬母張氏不是壞人,只是一個有私心的母親,一個有些手段又被折磨過的氏族主婦。在她心裡,兒子,母親,自己,桓秋的地位也只比馬太守高了那麼一絲。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初心不負兩生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