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就是一天三頓從早吃到晚,一邊吃,一邊總結記錄一些想法,學習的一些好的店,他們的模式。
遇到特別好吃又比較特色的店,劉青霖會花錢,然後軟磨硬泡給錢買來配方,讓于娟還有李超的母親錢秀榮兩人去學。
江雪還帶了攝影機,拍了很多能用的素材,回公司後感覺他們公司或許可以出一個旅遊吃吃喝喝的賬號。
就這樣,幾人的年都是在飛機上過的,輾轉了幾個城市,最終確定招牌醬肉包。
還有麻辣豆腐包,青椒鹵肉包,什錦粉絲包,火鍋肥腸包,酸菜蘿蔔包。這幾種包子。
面和粉的澆頭,炸醬,川味肥腸,香辣牛肉。
還可以加一些豆漿,和粥。
一家店的雛形立馬就有了。
然後就是找店裝修開業。
改良目前的幾個食物,規範比例口味,怎麼做供應鏈體系控制成本,又讓複制新的店鋪變得簡單。
這些都需要考慮,然後去實施。
而做這些都需要錢、
然後就是投資的問題。
于娟s市的小型加工廠還有包子鋪子都轉手賣了。
拿到了280萬,她說這筆錢她暫時用不上,可以投進來。
劉青霖沒有全要,核算成本,計算前期需要投入的錢,最終決定,于娟出資200萬,負責口味的把控,和後續創新改良。
而劉青霖則是把自己的一些房産都抵押了出去,拿出了四百五十萬,管理和經營權一切都由他負責,江雪拿出了兩百萬,只做投資不參與經營。
但是後續可以給予一些方向建議。
出資比例按于娟百分之二十,江雪百分之十八,劉青霖百分之五十五,預留了百分之七做作為後續公司給員工的激勵。
三個人都沒意見,然後劉青霖年後開始就去建小型食品加工廠,買機器,找員工,找門店,準備裝修去了。
他不打算一家店一家店去開,他有絕對的信心,在京都,第一波就一次性五家店陸續開業。
錢給到位,合同簽好,江雪後續就沒有過多參與,她開學了。
還有一個年過的,高油高熱量好吃的吃的,她胖了七八斤。
開學後立馬運動安排起來,跳舞也安排起來,讓自己趕緊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