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洛明剛剛說的這一點,李總自然是早就想清楚了,他笑著說道:“洛總你放心吧!商品這一塊,絕對沒問題。
我安排他們從兩個方面進行入手:第一個是從淘寶那邊挖商家,最近幾年阿里一直看不上淘寶的利潤率,在淘寶的平臺上拼命的推廣天貓,抽小賣家的血來做自己的高階平臺。
特別是今年的618,使用者虧錢,商家虧錢,錢都被阿里賺了,在618後,我們接觸了很多淘寶商家,這些商家都對阿里很不滿,有些甚至都處於嚴重虧損的狀態,我們一來拉人,他們幾乎是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第二除了淘寶那邊,我們還接觸了大量為知名品牌代工的工廠。
之前做團購的時候,百度本身就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人脈,那些廠家也不介意多一個出貨渠道。
我的人邀請他們進入拼多多這個平臺,出售他們自己品牌的商品或者直接無品牌商品,大多數廠家都答應了。
一些沒有這方面經驗的工廠,我還專門留下了專業的人進行長期輔導,以保證他們的商品能夠跟上我們的需求。”
“李總你這可以啊!這麼快就把商戶安排的明明白白了。”洛明感嘆道。
“跟我其實沒什麼關係,是阿里太貪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阿里在把商家往我們這邊推。
等到我們的平臺真的做起來了,商家們拿到了好處,他們知道拼多多的好,就更不願意跟阿里合作了。”李總笑著說道。
洛明聞言點了點頭,前世拼多多的崛起確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阿里自己作死。
本身阿里佔據的就是電商平臺的中低端市場,但阿里不願意把高階市場直接讓出去,因此才會搞出什麼天貓商城來。
阿里只顧著搶奪市場卻忽略了一點,物美價廉本身就能大幅度吸引使用者。
後世的拼多多,2年半的時間,使用者破三億,就是最好的證據。
但是拼多多的擴張也是有隱患的,那就是拼多多過於重視消費者的權益,一直在壓縮商家的權益。
不說其他,光是僅退款這一項,就讓商家無形中蒙受了很多損失,因為有的消費者是真的不講究。
普通商家的利潤本來就不高,平臺過於偏向消費者,會讓商家寒心的,這也是未來拼多多這一平臺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遇到的隱患之一。
洛明把這個隱患講了出來,眾人聽完以後神態各異。
片刻後李總說道:“洛總,您說的這個情況,我們可以學一學京東的解決方案,用快遞來解決,我這邊的快遞公司發展還挺順利的。
後續只要在使用者購買我們產品的時候,加入運費險,使用者需要退換貨,直接使用運費險由我的快遞公司負責退貨。
僅退款變成可以無條件免費退貨,這樣最大程度減少商戶的損失,也能保證使用者的權利。”
“這個方法可以。”洛明表示了贊同。
就這樣眾人都達成了共識。
翌日,拼多多開始大肆購買起了的廣告,宣傳自家APP,開始出現在了各大網站上。
灼光和百度旗下APP的顯眼位置的廣告幾乎都有拼多多的身影。
這是拼多多第一次大規模的做廣告,而且還卡在了雙11即將到來之際。
今年618網友們被狠狠割了一波韭菜,正是是怨聲載道的時候。
這時候拼多多的廣告很容易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各種果蔬,零食,文具,小家電,各類工具,孩子的玩具,廚房套裝,小飾品數十種分類好幾百種小商品,應有盡有。
而且這些商品的價格還非常非常的便宜,大部分都是隻要幾塊錢,東西質量怎麼樣網友們暫時不能確定,但價格絕對是非常美麗的,不少網友都選擇了下單購買。
不過拼多多的套路和其他電商平臺的套路卻是完全不同的,網友們想以幾塊錢的價格,買到商品,就必須要湊足足夠的人數,少則三五人多則十幾人。
這個數字也都是有講究的,越普通,實用性越高的東西,需要拼團的人就越多,反之亦然。
這是因為每個人認識的人肯定遠超過這個數,但認識的人可不一定需要你想要的產品,越平常的東西,購買的人才會越多。
於是網友們為了獲得足夠的人數,以優惠的價格買到商品,都會將連結發動到qq,微信,甚至有一些快書的工作群裡都出現了拼多多的連結。
連結發出去之後,就是等待著團購使用者數量越來越多,等人滿了之後,拼多多APP會自動提醒使用者,再之後就是購買,等待商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