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電影宇宙來,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洛明前世的漫威電影宇宙。
平心而論,漫威確實是牛逼,拍電影最怕什麼?毫無疑問是怕虧錢,叫好不叫座在電影行業那是大忌。
而漫威電影宇宙在第四階段之前,很少有虧錢的電影,要是把時間放在復聯一到復聯四,那這個時間段裡的漫威電影就不存在虧錢,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這種事說出來似乎是稀鬆平常,但其實是非常難做到的。
更別說漫威電影的產量其實並不低,一年總有兩三部電影上映,說是奇蹟也不為過了。
在洛明看來,所謂的電影宇宙其實就是一個特殊的想象世界,和作家筆下的世界沒什麼區別。
國外有《指環王》中的中土世界,《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權力的遊戲》中的特殊的國土。
國內網路構建的世界就更多了,隨便一翻就是一大堆。
但相較於網路而言,國內的神話故事顯然更適合被當做電影宇宙的主要載體。
電影宇宙說白了就是一個長線圈錢計劃。
要做好電影宇宙,賺到大錢,一是要從整體上進行商業和藝術統籌,為電影宇宙設定一個兼顧商業和藝術的綱領,不要讓某個導演或演員越線。
二是要注重每部電影的個體性,最忌諱千篇一律。
華夏的神話故事的傳播範圍肯定是沒得說,別說是華夏人了,只要是受過華夏文化薰陶的應該就沒有人不知道西遊記,不知道孫悟空。
而直接用神話故事可以省去世界構建這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
當然了,相比於文學創作的想象,以及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電影藝術對於世界觀的建造則有更加細緻的要求,很多東西不能直接拿來用,需要一些改編,但這也比重新創造一個宇宙更加省錢省力。
同時華夏的神話傳說,很多都可以用《封神榜》和《西遊》這兩個節點串聯起來,這兩個節點就約等於是漫威電影宇宙裡的無限寶石。
按洛明的設想,《大聖歸來》就是神話宇宙的開端,後續可以把哪吒,楊戩,姜子牙這些耳熟能詳的神話人物,透過動畫電影的形式引出來,一步一步的讓他們融入電影宇宙中。
最後再透過封神這個大事件把所有的人物串聯起來。
當然了,孫悟空肯定是不會參與封神了。
封神這個節點之後,再透過其他故事,把已有的動漫人物引向西遊,一步一步的拓寬神話電影。
這樣灼光娛樂就相當於有了一張長期飯票。
“咚咚~”門外響起的敲門聲打斷了洛明的思緒。
“進來。”
來的人是蘇晴,她進到洛明的辦公室後開門見山的說道:“洛總,我有個事想跟您商量一下。”
“什麼事?”洛明問道。
“洛總,我有一個朋友.”
“等會兒!你說的這個朋友不會是你自己吧?”
“不是啊!是真的朋友,他是我在上一家公司的前輩,帶過我一段時間,還給咱們的《大聖歸來》畫過海報呢!”
洛明聽蘇晴這麼一說,就知道是誰了,王朝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