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素苓屬於是科班出身,她清楚林淑雯的鋼琴水平有多高。
因為齊素苓是在林淑雯進入娛樂圈之前就知道她的名字了,而她之所以會知道林淑雯,就是因為林淑雯在鋼琴上的驚人天賦。
齊素苓從小就在學聲樂,樂器是在進入娛樂圈以後才正式接觸的。
她曾經拜過一位鋼琴界的前輩當老師,她就是從這位前輩口中聽到了林淑雯的名字。
論鋼琴水平,齊素苓自己肯定是比不上林淑雯的,哪怕是學了多年鋼琴的專業人士,都不一定比林淑雯彈的好。
林淑雯在沒有進入娛樂圈之前,大概是高中時期,就拿過不少鋼琴界的大獎了,說是天才少女也不為過。
如果她能一門心思放在鋼琴上,未來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也只是時間問題。
林淑雯當時沒有繼續學琴,而是去正常高考,讓很多業內人士扼腕嘆息。
以當時林淑雯的水平,就能憑鋼琴一輩子衣食無憂了,隨便給人上節課私教課,都能拿到不菲的酬勞。
而這首鋼琴曲,是由瀧葉作曲,林淑雯這個被很多業內人士看做是天才的林淑雯來彈,究竟會是一首怎樣的曲子呢?
齊素苓戴上耳機,坐在了沙發上,緩緩閉上眼睛認真傾聽這首鋼琴曲。
這首曲子宛若有神奇的魔力一般,前幾個音剛出來的時候,齊素苓就覺得自己的內心平靜了幾分。
到了一分鐘左右的時候,齊素苓已經喜歡上了這首曲子。
確切的說,《D大調卡農》的鋼琴版,在1分鐘左右的這一段,也是很多人最耳熟的經典段落之一,也就是開端鍋姨的手機鈴聲。
一首歷史悠久,且享譽全球的曲子,有的時候就是這樣。
你可能不知道它的名字,但那段熟悉的旋律出現時,你甚至能跟著哼哼幾聲,每一個音調的起伏,彷彿都刻在你的心裡。
不知不覺間,齊素苓就把整首曲子聽完了。
聽完後,齊素苓深吸了一口氣,又放了一遍《D大調卡農》。
連續聽了四次以後,齊素苓喃喃自語道:“能寫出這首曲子,天才這兩個字已經不足以來形容了。”
齊素苓都36歲了,學了這麼多年音樂,從事了快20年的相關工作,齊素苓自認自己是精通樂理的。
可有的東西,就是越懂,才越知道它的可怕。
就像一座高山,在網上看多少次它的圖片,不靠近它,不親自爬一爬,都很難想象它到底有多高。
只有親自山腳下,或者拼盡全力累倒在半山腰時,方知其巍峨雄偉。
而這首《D大調卡農》,在一眾鋼琴曲中,頗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味。
卡農本身就是一種旋律迴圈的模式。
可是,這首曲子齊素苓聽了5遍,卻沒有一絲一毫的不耐,它不會讓人覺得膩,也不會讓人覺得單一,更不會讓人覺得重複。
這種感覺真的很奇妙,齊素苓甚至覺得,這首《D大調卡農》,比她學習過的所有卡農類的曲子,都要來得高明!
齊素苓一口氣聽了三遍林淑雯的鋼琴版後,她已經深陷其中。
齊素苓猶豫了一下,登上了自己的微博,推薦了這首鋼琴曲。
無關其他,她只是想讓這首鋼琴曲被更多人聽到,作為一個音樂人,齊素苓也有自己的理想和堅持。
轉發了鋼琴版的《D大調卡農》後,齊素苓緊接著點開了滬上交響樂團的版本。
這個版本,沒有鋼琴,齊素苓很好奇為什麼洛明會搞一首沒有鋼琴版的《D大調卡農》,鋼琴可是樂器之王,沒有鋼琴的《D大調卡農》會好聽嗎?
齊素苓戴上耳機,開始尋找答案。
隨著齊素苓點選了播放鍵後,無鋼琴版的《D大調卡農》在她的耳邊迴盪。
滬上交響樂團的《D大調卡農》是以以大提琴啟奏,大提琴啟奏在卡農型別的音樂中是非常常見的,然後是跟小提琴。
滬上交響樂團的演奏也是如此,大提琴啟奏之後,小提琴跟上,齊素苓甚至能聽出啟奏的大提琴有兩把,跟奏的小提琴有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
“到這兒沒什麼特別的,前後僅三段不同的小提琴旋律,每段僅兩小節的旋律在重複拉奏著。”齊素苓在心裡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