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遊戲?”
“對,遊戲就叫集五福。”
洛明這裡說的集五福,自然就是前世支付寶搞的那個了。
支付寶的集五福是從2016年開始的,截止到洛明穿越前,參與這個遊戲的人也越來多,而集齊5福的人數也從2016年的79萬漲到2023年的3.6億多。
而各大平臺看到集五福活動效果如此顯著也是紛紛開始效仿。
比如今日頭條有“集生肖分2億”活動,QQ的“步數紅包”活動,抖音的“集音符分五億”活動,快手的“拼牛氣分21億”活動等等。
不過,任其他平臺投入再多,大多數人也只記住了支付寶的集五福活動。
而這個集五福活動,洛明前世聽說是由阿里的一個小員工提出來的。
當時馬總一直想改善阿里在社交領域的問題,想要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來。
社交領域空白問題一直都是阿里的心腹大患,阿里自己一直想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卻不知道怎麼解決,因為這個問題說白了涉及到了阿里產品功能的侷限性。
其實每天都有很多使用者會用支付寶進行支付轉賬,但他們卻不會用支付寶進行聊天,甚至很多使用者彼此轉賬了幾十次都沒新增過好友,這就是阿里社交領域做不起來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阿里那邊其實一直都不知道社交的關鍵是什麼,他們一味的想著模仿wx,支付寶的朋友介面,不能說是和wx像吧,簡直是一模一樣。
但阿里只是抄到了wx的形,沒抄到wx的神,阿里一直沒有意識到社交的一個核心要點,那就是社交是私密的。
而支付是公開的透明的,這兩者的衝突就有不可調節的矛盾。
說直白點就是支付寶的轉個賬都是實名的,這還怎麼放開了聊天?
為了打破這一僵局,馬總力排眾議採用了這個方案。
可惜的是,支付寶一番折騰之後,在社交上還是沒什麼改善。
不過這也不是說支付寶的這次活動就完全白乾了,集五福雖然沒能讓支付寶在社交領域支稜起來,但他確確實實增加了支付寶的日活,給支付寶帶來了很多新使用者。
同時還借這個機會進行了推廣不少自己旗下的理財產品,為後續的基金熱打下了一些基礎。
洛明看重的就是集五福能帶來大量的新使用者,提高舊使用者的日活。
至於說理財產品,快書現在並沒有什麼理財產品,但卻可以掛一些灼光科技的其他產品連結。
容木聽完洛明的想法後眼前一亮:“二明你這個點子可以啊!集五福這個活動按你說的,能明顯感覺出來,這個活動有強烈的社交屬性。
集五福的核心點在於“集”上,單靠一個人往往很難集齊五種福字,不得不依靠他人幫助。
福卡之間的交換,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
每有一個人在家族群發了集福的需求,就等於為咱們的快書做了一次推廣。
再加上過年本就是親友聚集、人與人之間高頻交流的時候,快書的曝光度便可以以指數增長。
這些人裡,只要有一部分留下我們的快書,並用在工作中,新使用者數量就會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運氣好的話,快書的新使用者說不定能借這次集五福的機會破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