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離開總是裝做輕鬆的樣子,
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溼眼底。”
是的,洛明決定拿出來給公益廣告當做配樂的這首歌,是筷子兄弟的《父親》。
這首歌由筷子兄弟之一的王太利作詞編曲,歌曲發行於2011年12月20日,收錄於專輯《父親》。
這首歌創作的時候,王太利正在拍攝微電影《老男孩》。
他得知父親去世後,悲痛不已,深深的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子欲孝而親不待,於是他寫出這首歌,緬懷自己的父親。
前世這首歌配合《父親》的微電影,可以說是聽哭了無數人,洛明也是其中之一,因此看到這則公益廣告的時候,洛明幾乎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首歌。
《家有兒女》夏東海的扮演者高亞麟老師,曾在一檔綜藝節目裡說過一句話:“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洛明在知乎上看過對這句話的一個解讀:父母尚在人間的時候,你會覺得與死亡之間好像隔著什麼,對死亡的理解也是抽象的,你不會去想這些,不會有什麼感受。
可父母一旦不在了,這堵牆瞬間就崩塌了,你將直面死亡!你會開始理解什麼叫死亡,甚至直接影響到你的生死觀。
之前洛明只是覺得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直到他的爺爺去世,父親身上發生了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變化後,洛明才算真正理解了這句話。
他會選擇這首歌,也是想把這種情緒和感情傳遞出去。
其他人不知道,張松直在聽到歌曲的開頭後,深埋的記憶就不由自主的開始翻滾。
張松直不是什麼天賦型的歌手,說是大器晚成也不為過,不然他也不會能這麼完美的演繹《年少有為》。
正因為年輕那會兒,他是真的什麼都沒有,什麼苦都吃過才能感同身受。
但事實上,對張松直來說,除了他,一直在吃苦的還有他父親。
那時候,張松直為了他的音樂夢,一直在娛樂圈底層掙扎。
而他父親則是一直在更努力的賺錢,時不時的還要給他這個不成器的兒子打錢。
期間張松直的父親有來過滬上看他,每次過來的時候,鄉下來的父親都會帶很多東西。
他以前一直覺得沒什麼,可有一次搬家的時候,也不知道哪根筋抽了,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這麼多東西,這麼重,他每次怎麼一路帶過來的?”
哪個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呢?
他父親也不例外,所以每次他父親過來的時候,看著張松直住在狹小昏暗的出租屋裡,總會勸他轉行。
張松直那會兒一心想著要在娛樂圈闖出個名堂來,對於父親的規勸頗為不耐,甚至會直接和他父親發生爭吵。
有一次兩人吵的厲害,張松直紅著眼眶質問他父親:“是不是連你也覺得我不行?”
他父親沉默了,那是他唯一一次吵贏父親。
第二天,張松直送他父親去火車站的時候,他父親把兜裡的錢都給他留下了。
張松直那時候並不知道這是父親身上全部的錢,直到父親離世,母親才告訴他,父親那次回家的路上因為把錢都給他了,是餓了20多個小時回來的。
回到家後,父親還哭了,說自己拖累了兒子,對不起兒子。
那一刻張松直才明白,不是他吵贏了父親,是他的話刺痛了父親。
對於他父親來說,張松直會這麼艱難,是因為他不夠成功。
如果他能更有錢一些,兒子是不是就可以肆意的追逐自己的夢想,不用為生活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