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麗麗應該處於恢復階段,就算是死去,也應該是自殺。畢竟遭遇了這麼多事,走向絕路也是合理的。
簡淵心裡對於這種預期是心知肚明的,說句難聽的,簡淵當初在救了麗麗之後,基本也知道麗麗活不長了。
在經歷黑暗之後重獲新生的人,往往走向的不是光明,而是在黎明前夜選擇死亡。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因為過往的折磨,導致活在陽光下是一種心理罪,會讓他們更加對過去的苦難痛徹心扉。
越是幸福,越能明白曾經命運的不公。什麼走向更美好的未來,這都是電視劇或者小說裡騙小孩子的雞湯話。人的內心對美好的事務總是貪婪的。如果未曾得到也就罷了,可是得到之後,那種曾經被命運虧欠的感覺,真的會折磨的人死去活來。因為這才是人性。
就像一個小孩子得到一顆糖吃下去,這時候第二個小孩子來了,於是兩個人都得到了一大袋子糖。可這些糖再多再甜,對於第二個孩子來說,那第一顆糖的失去感都是無法被彌補的。甚至會懷疑自己錯過的不是第一顆糖,而是第一萬顆糖。
這種幼稚的心理,估計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心理不會改變。之所以感覺不到,只是因為你的慾望從一顆糖,變成了其他的東西。比如錢,比如升職,比如地位。甚至是前任比對方少一個,都會覺得像是吃虧了。
所以在重獲新生之後,人們選擇的往往是毀滅,而不是繼續走下去。因為越走下去,身處光明中的自己,就越會執著於曾經失去的美好,也就是那一顆永遠被錯過的糖。
真正的光明......僅僅是看一眼已經足夠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簡淵當初得知麗麗大機率會選擇這樣的結局後,沒有做任何阻攔。因為簡淵明白,這樣起碼對於麗麗來說是一種真正的解脫。在某些人眼裡,痛苦的活下去,是沒有意義的。簡淵不能理解,但心裡明白這樣其實最好。
但他怎麼也沒想到,居然是他殺,而且還是分屍。想必沒蘇警官沒有跟簡淵說,也是因為這案子太恐怖了。雖然資料上沒有照片只有文字敘述,但依舊讓人毛骨悚然。
剝了皮,抽了筋,斬了首,碎了屍......
兇手已經被抓獲,不是什麼窮兇極惡的壞人,只是一個普通的商販。甚至沒有目的性也不圖財,就這麼殘忍的結束了。審訊的時候一言不發,但證據確鑿,死刑已經是必然了。
想來如果不是有保密原因在,蘇警官肯定會來諮詢簡淵。只不過一切還得按照規矩辦。
聶遜看到簡淵正在看的案情,表情也是很凝重:“這個案子......殺人動機成迷,這個人根本不交代,怎麼審問都沒有用,好像就要快掉求死一樣。”
簡淵又拿出一個資料,是關於兇手的身份背景,從小殘疾,父母離異,長大後自己推車賣一些小食品,靠這個度日。之前和麗麗不認識,結果認識沒多久就下手了。
唯一知道的是,在殺死麗麗之前,兩個人應該談了什麼,最後這個人選擇了動手。可惜到底談了什麼,怎麼也問不出來。
聶遜說道:“這個案子,感覺要變成懸案。到底兩個人說了什麼,死者說了什麼激怒了兇手,才能殘忍到這種程度!”
簡淵此時卻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也許不是激怒,是感激呢?”
“啊?”
喜歡我真是心理醫生請大家收藏:()我真是心理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