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晚上九點,就關了門,有這樣做生意了麼?”頂風冒雪而來的田子欣好不失望。
“帝都都是這樣,咱們換個地方吃吧。”關菲說。
“你有熟地麼。”
“宣武區鮑家街有家烤鴨店,是我石家莊老鄉開的,之前去吃過一次,晝夜營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好,咱們去吃。”
二人又搭車來到鮑家街42號,果見一家“白洋淀烤鴨店”,張燈結綵,燈火輝煌,賓客盈座。
帝都雖說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經濟主要靠外來進京人口來拉動;因為地理位置不可替代,本地人喜歡談政治,對生意方面不是很熱衷。
全國駐京辦那麼機構,那麼多人,外賓,國內外旅遊者,這些資源足夠養活他們。
所以,這裡不像南方地區,通宵營業的店面很少,即使有大多是外地人開的。本地人的店一般早上九點開門,晚上七點就打烊。
全聚德百年老店,金字招牌,後來沒落不是沒有道理的。
中國三大小吃店,北方的蘭州拉麵,南方的s縣小吃和杭州小籠包。
蘭州拉麵最早興起,最早沒落。
s縣小吃曾被譽為中國最活躍的小商販,店鋪遍及南中國各條街巷,s縣百分之六十以上人都靠它發家致富,隨著食品工業化的滲透,麵皮餡兒都是機器搞出來的,越做越水,慢慢被杭州小籠包取代。
進到白洋淀烤鴨店,二人點了一隻烤鴨,一大瓶椰奶,正吃的帶勁。
一個穿著牛仔服,蓄著長頭髮,身材單薄,帶著眼鏡的文藝青年提著一把吉他走了過來。
走到餐桌前,他很謙虛的一彎腰,斯斯文文,還有些害羞的問:“先生,女士,請問你們點歌嗎?”
原來是枚北漂青年,田子欣抬眼看了他一眼,看看關菲的意思。
“隨便啦,唱首歌聽聽也無妨。”關菲的嘴正在和一根鴨腿較勁,聲音有些囫圇。
“朋友,你擅長唱什麼歌呢?”田子欣問。
北漂青年靦腆的說:“當然是中文歌,大陸,港臺的都可以,不知先生你喜歡哪位歌手,我就可以幫你唱出來。”
“那就來一首羅大佑的吧。”
“太好了,羅大佑的歌我最喜歡,他是我的偶像啊!”北漂青年很高興,大有遇知音之感,激動的說:“什麼《鹿港的小鎮》,《青春舞曲》,《戀曲1990》,《愛人同志》,《童年》《你的樣子》……我都會唱的。”
他如數家珍的列了十幾首,看來不是葉公好龍之輩。
“那就來一首《愛人同志》吧。”田子欣想了想,看著關菲問。
能媲美《一塊紅布》者,唯有《愛人同志》也。
“不就是一首歌麼,可以啦!”
“好!”北漂青年後退兩步,低著頭,“鐺鐺鐺……”的颳了幾下弦,便進入狀態開始唱了。
“每一次閉上了眼就想起了你,
你像一句美麗的口號揮不去。
在這批判鬥爭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