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異議?”
“陛下,藩王就藩,向來是根據其所長確定藩地。大皇子勤學好讀,如果在南方督促教化、興文治之舉,也許是適合的,但西部多戰,又有賊寇橫行,並非大皇子這般年紀的少年能夠鎮守。藩王之事事關天下安穩,希望陛下能夠慎思!”
“請陛下慎思!”
“請陛下考慮其他州府!”
“臣認為大皇子可去湖州、晉州等地就藩!”
一時間,方黨眾人紛紛出聲附和。
從他們站出來的時候,劉凌就知道大哥去肅州已經成了定局。如果他們不反對還好,一反對,父皇肯定是不會順從的。
果不其然,劉未見這麼多人反對,皺起眉頭冷笑著說:“歷來藩王去何地就藩,皆有皇帝自己決定,怎麼,諸位愛卿是想稱帝了嗎?”
這句重話一提,出聲的大臣都噤若寒蟬,不敢再言,生怕落了個“謀逆”之名,徒增禍端。
方孝庭在心中嘆了口氣,微微搖了搖頭。
雖說讓劉恆離開京中就等於是變相宣佈了他與皇位無緣,但在西邊鎮守,他一個人肯定是鎮不住的,說不得皇帝要為他選定忠臣良將一同前往開府。
在邊關那種地方錘鍊個幾年,也許他的性子也會變得更加堅毅,也許他領兵之後,倒有了許多宮中皇子想不到的好處。
這個結果對於方孝庭來說,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
他甚至不知道這個結果是不是皇帝對於處置樂隱殿的補償,是不是為了安撫他們才做出的決定。
畢竟大皇子一被放棄,二皇子就成了最合適的人選,而且他年紀和大皇子相近,正好是可以培養不至於無知的年紀。
但是邊關……
哎……
方孝庭心中隱約有些不安。
他心中思慮紛亂,忍不住扭頭看向諸位同朝的反應,這也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這些大臣有的深思,有的同情,有的帶著置身事外事不關己的神態,還有人……
如呂寺卿般眉頭緊鎖?
難道呂鵬程是支援大皇子的?
沒聽說過啊,不是說呂鵬程不管後宮之事,連袁貴妃的面子都不賣嗎?
方孝庭將這個細節記在心中,慢悠悠地又把精神放在了皇帝身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未看來是決心已定,連讓人反對的機會都沒有。在確定了封王該有的議程之後,便仔細地安排了接下來該行的事情。
深思熟慮,安排妥當,讓人無可反駁。
劉祁和劉凌不知道是以什麼樣的心情攙扶著大哥走出殿中的。
散朝之後,不少大臣出於這樣那樣的目的,都紛紛上前來對著劉恆道一句“恭喜肅王”、“肅王雙喜臨門,實在是可喜可賀”之類的場面話。
只是隨著他們每一句道喜,劉恆臉上的神色就越發白上一分,到了最後,竟是半點血色都無。
襯著他那充滿血絲的眼底、青黑色的眼圈,這樣的樣子簡直就像是活死人一般。
劉凌和劉祁本該安慰或一同道喜的,可經歷過昨日,兩人根本沒辦法說出什麼,只能一言不發地送大哥回蓬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