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十多萬大軍,給他留些人馬逃回去。
而這十多萬勞力,便可為秦楚兩地百廢待興,添磚加瓦。”
士安聽完後,摸了摸下巴。
之前,他也有些好奇,士頌帶著大軍不緊不慢地在劉備大軍身後跟著,讓士安來阻擋劉備。
其實,就是士頌給士安以及他謀事集團的考驗。
劉備是殺、是敗、是逃,全憑士安的決定。
士安想起士頌說過的話,國與國之間,過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和利益。
所以,明顯放走劉備,利大於弊。
現在魏國和吳國的結果已經註定,秦國也差不多是掌中之物,只剩一個魯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士安沉吟幾息後,隨即說道:
“令魏延,領三萬人,從左側追擊劉備;
令文聘,領三萬人,從右側追擊劉備。
命張遼於博望坡設伏,待劉備經過時,定要攔住劉備。
劉備殘卒子可殺可俘,給劉備留一線生機即可。”
說完,傳令兵下去,士卒開始動了起來。
這裡說計程車卒便是李嚴原麾下青壯,現如今已經全部歸於士安麾下。
這些士卒雖然訓練時間尚短,但是其中參雜著兩萬夏國老卒,戰力足矣。
諸葛亮看到士安如此果決,有些時候,比士頌還猶有勝之。
通往汝南有兩條路,一條走十里路,一條路走博望坡。
十里路並不是說只有十里路,而是走完十里又十里,十里完了再十里,總計百里道路,因此被人戲稱十里路。
十里路距離較近,道路更寬,劉備來的時候,走的就是這條路。
而博望坡這條官道,更遠,道路更窄。
劉備現在這種情況,反而走博望坡更加安全。
如果是安這種情況下,也會選擇走博望坡。
劉備帶著剩餘的七萬人,果然選擇走博望坡,如果追兵不夠聰明,定然沿著十里路追去,等追一段路後,感覺到了不對勁,再回過頭來,已經為時晚矣。
這也是士頌曾經教士安的,人在危險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反思維的行為,為自己搏得一絲生機。
喜歡士頌三國請大家收藏:()士頌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