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把幾個兒子,一人分一個郡,讓他們學習管理的同時,也為下一代齊王選拔提供依據。
在袁紹刻意引導下,袁紹麾下的文武們開始戰隊。
比如,顏良就投靠了長子袁譚,因為袁譚是長子,更加有優勢。
畢竟袁紹是世家的巔峰人物,立長之事非常重要,根本繞不開,除非袁譚犯了什麼特別大的失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文丑卻投靠了四子袁買,因為袁紹非常喜愛袁買,在外誇讚,袁買類我。
其它二子,也有不少人投靠。
至於沮授就投靠了袁熙,因為袁熙的母親與沮授的家族關係比較密切。
而袁紹發出勤王號令的時候,居然沒有一個兒子前來。
因為,四個兒子都想保留實力,想要在後面的奪位重,有著優勢。
以至於,鄴城被圍十多天後,四子才帶人緩緩趕到。
就論誰為主力,該怎麼進攻的問題,四個兒子開始拉鋸戰。
曹操早就猜透了他們的想法,趕緊攻城。
隨著鄴城的一個校尉被策反,開啟城門,放曹操進了去,鄴城淪陷,袁紹被活捉。
袁紹看到曹操,直接氣得口吐鮮血,一命嗚呼。
其大半原因,還是要歸結於幾個不孝的兒子。
眼看袁紹以死,四個兒子趕緊回到自己的領地,不但要關注曹操,又要防禦其它兄弟背後下黑手。
袁譚回去後,忍不住了,直接自命為齊王,是袁紹的接班人。
其它三兄弟,也不退讓,直接自封齊王。
一下子河北之地,出現了四齊王。
曹操一看,就樂了,你們都說自己是齊王,那麼我該封誰呢?
要不然,你們自己先打,誰拳頭大誰是齊王。
一下子四齊王亂戰起來,誰也不服誰。
這要是袁紹知道了,肯定會從棺材裡跳出來。
家門不幸,家門不幸。
這四子,算是詮釋了什麼叫志大才疏!
喜歡士頌三國請大家收藏:()士頌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