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最出名的一戰,就是在壽春,臨危受命,以八百人幹碎了孫權的十萬人,以至於孫權至死不敢北望。
因此,孫權得了一個“孫十萬”的恥辱外號,張遼也得了一個“張八百”的外號。
所以,士頌在俘虜張遼後,一直不捨得殺。
張遼開始很反抗,認為所有的諸侯都是一個樣子。
他雖然不認為呂布是一心向漢,但是呂布的武力折服了張遼。
士頌不捨得殺張遼,並讓張遼做自己的親衛。
其它人擔憂張遼會對士頌不利,紛紛勸慰。
但是,士頌卻說道:
“張遼雖名不揚,但也是鐵錚錚的漢子,豈會做如此之事。”
張遼開始並沒有適應護衛的角色,甚至覺得士頌在羞辱他。
從不上崗,有了閒錢就去買醉,喝得自己爛醉如泥。
其他,同為護衛的陳宇等人,看不慣張遼如此行徑,向士頌稟告。
士頌一笑而過,不多做計較。
張遼雖然名氣大,但是士頌手下青史留名的名將也有不少,他早就看開了,他不會因為某一人再去自降身份。
現在他代表著整個士頌集團,自降身份,去巴結一個名不揚的人,讓其他人怎麼想。
就這樣,張遼整整度過了一年。
最後,士頌起行前往佔婆,點名帶上張遼。
張遼無奈隨行。
在行軍途中,他逐漸慢慢了解到,但是頌的護衛,是多麼有前途的事情。
前有力壓益州劉焉的關羽,在士頌身邊當了十年護衛。
後有後起之秀文聘和魏延,都當過士頌的護衛。
所以,全日南的人都知道,要看下個揚名的人是誰,就從士頌親衛裡找。
當士頌的親衛,閒來無事,可以指點一二。
而且還可以借閱兵書。
有什麼不解的時候,還能當面請教。
尤其站崗的時候,聽著士頌在裡面和幾位大佬制定方略,往往受益良多。
所以,能當士頌親衛的人,都是士頌看重的,覺得有前途的人。
混得再差,回到下面軍隊裡面,至少能撈個屯長當。
因此,每當士頌的親衛缺人時,就有無數人,削尖了腦袋往裡鑽。
張遼聽完後,一陣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