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總體的核心是思想,還是黃老之道的無為而治的想法。
他把百姓,比做雲,雲無常勢,因此,不管不顧,是最好的牧民方法。
士頌一看落款,名字為周彥,沒有印象。
雖然士頌不太認可他說的思想,黃老之術畢竟是大漢一直流行的學派,所以士頌想了想說道:
“汝這篇文章,甚為有理,不過吾有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
汝也知道,吾帶著幾十萬百姓,將欲往日南。
吾這裡雖有糧食,但只是讓他們堪堪飽腹。
現在有兩個方式,一種是將糧食平分給每個百姓。
第二種方式,是吾每天給他們派發一日口糧。
如果是汝,汝選擇哪種方式?”
周彥聽完後,按照慣性思維,下意識說道:
“吾選擇第一種。”
因為一種方式,將糧食全部分派給百姓,讓百姓自由分配,符合無為而治的中心思想。”
士頌隨即反問道:
“如果按照你說的,吾這樣做了,但是糧食堪堪填腹,不足以餓死。
如果有人,前面幾天就肆無忌憚地吃完了,那麼後面該如何做?
百姓餓肚子,就會偷,就會搶。
為了避免其他百姓受到傷害,就要立下規矩,偷搶者嚴懲。
但是,先吃完的人怎麼辦?”
這通話下去,周彥的面門上,全是汗水,他仔細思考著士頌的話。
為什麼黃老之術就不行呢?
按理說,這些百姓不至於那麼傻吧。
但是,這種事情一定會發生。
士頌說的偷搶之事,也一定會發生。
那該如何辦呢?
周彥最後感覺無解,便開口問道:
“請公為兄,教我!”
士頌說道:
“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每日規劃百姓的吃穿,那麼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而且每次派發,他們都會覺得糧食來之不易,他們會更加珍惜。
要想每個百姓都能恪守慾望,那是不可能的。
或許在千百年前,無為之術尚可,但是身逢亂世,更有野心勃勃之人,吾等用無為,則是害民。
因此,術無好壞,而形勢左之。
因勢利導,方為真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