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根本不可能,我曾經把五穀混種在一起,並沒有長出新的農作物。”
士頌聽完眼前一亮,這個陳融不得了,居然開始做相關的試驗了。
士頌想了想,組織了一下邏輯,說道:
“你看,一畝地種出的粟米,總有顆粒飽滿,顆粒大的,也有顆粒乾癟,沒什麼產量的。
如果我們每年都選出最優質的粟米,留作種子,那麼下一季,極有可能長出來的粟米都是顆粒飽滿的。
如果年復一年的篩選下去,豈不是粟米的畝產會越來越高。”
陳融聽完後,又搖了搖頭,說道:
“也不可能,我在少年時幹過,但是之後長出來的粟米,有一半顆粒飽滿的就不錯了。
我練習做了好幾年,總會遇到這種情況。
所以,我最後放棄了。”
嗯?這個確實會出現,怎麼解釋好呢。
士頌,想了半天,解釋道:
“陳融,你可以認為,決定粟米是否飽滿,可能是存在一種神秘因素導致的。
這種神秘因素,可能有時候,能起到決定性的因素,有什麼卻起不到。
我把這種東西叫做,基因。
就好比,父母身高都很高,生出來的孩子,通常也會很高,但是不去確保會出現,其中一個孩子就比較矮。
對於身高正常的孩子,我們稱之為,有效的顯性基因。
而對於身高較矮的,我們稱之為隱性基因。
好比,夫妻生出男孩和女孩,都是五五之數。
那麼我們粟米飽滿與否,下一代也是五五之數。
那麼我們不停的篩除不好的粟米,留下飽滿的粟米。
那麼,經過幾代十幾代的培養下去,豈不是最終留下來的都是飽滿的粟米種子。
不斷改進,不斷篩選,畝產突破數百石,豈不是很有可能實現。”
陳融聽完後,默不作聲的想著士頌的話,一直嘀咕著,顯性,隱性等詞。
士頌來開房間後,來到最後野治子的房間。
野治子還沒有睡覺,正在屋內磨著匕首。
這隻匕首,他一直隨身帶著。
他小時候,當地叛亂,他的父親被殺死,母親被一個大漢凌辱,於是抄起他父親送給他的匕首,捅在了大漢的身上。
不過,被那大漢的甲冑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