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走前,士頌特意包了一斤茶葉送給華佗,又重新強調了約定。
其次,讓蔡邕幫忙和當地世家打聲招呼,只要華佗做得不太過分,幫忙照顧一二。
士頌一行人,從南昌縣出發,經江河水往東,入會稽郡,又行了十餘天,終於到了山陰縣。
也就是《蘭亭集序》中“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的山陰縣。
蔡邕迴歸故里的訊息,早就派人早先從雒陽送達,算著時日,一行人加上在南昌縣耽擱的近十天,叢雒陽出發到現在,已經五月中旬了。
一行人行至兩千餘里。
剛到山陰現場十餘里的地方,就有當地世家大族派人來迎接。
蔡邕的家族蔡氏和荊州的蔡氏其實沒有太多關係,山陰蔡氏是會稽郡一箇中等世家,整個江東出名的世家,約摸著不超過二十個,基本上每個世家都來了一兩個代表,以示尊敬。
吳江郡的周氏,吳郡陸氏、顧氏、張氏、朱氏,會稽虞氏、魏氏、孔氏、謝氏、賀氏,吳興沈氏、周氏。
每個家族都來了兩個子弟,會稽山陰當地的小世家,家主直接到場,以示尊敬。
而山陰縣長、縣丞等人,會稽郡丞、郡曹等人,基本上都到場了。
現場人山人海,約摸著有上千人,甚至很多百姓自發過來迎接。
很多不明所以的人,還以為信任的刺史或者郡守大人過來上任,其實不然。
雖然蔡邕從雒陽去職,但是其大儒身份擺在那裡,在這個時代,能被稱為當代大儒的,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
這些來迎接蔡邕的世家子弟,都想在蔡邕這邊,隨個眼緣,幸運地或許能被蔡邕選為弟子,在身邊教導,有蔡邕的背景背書,以後出仕做官,也能順暢很多。
蔡邕滿臉笑容走下馬車,和一些多年未見的老友,寒暄了幾句,然後一一引薦了各家的子弟和當地官員,一個初步的見面,就耗去了一個半時辰。
蔡邕也從雒陽的頹廢和自責中走了出來,感受到家鄉的熟悉和熱情,以後打定主意,不再為官,就在這山陰縣,開個私塾,公開授課。
見完面後,前往山陰縣,已經準備好了接風酒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好在今日天公作美,沒有下雨。露天擺下酒席,足足有一百五十餘桌,才坐下。
至於開銷誰來,當然是當地的世家自掏,這種巴結蔡邕的機會,難得,別人想出還不讓呢。
士頌和蔡邕坐一桌,同桌的不是縣令,就是郡丞,職位低的都上不了桌。
而士頌除了是蔡邕的關門弟子,還是交州新任刺史士燮的嫡子,同時還是雒陽大儒盧植等人的徒弟,論身份,他可比在做其他人都高,屬於被巴結的物件。
席間,每每有人來敬酒,蔡邕都會隆重向他們介紹士頌,把士頌誇讚得沒變了。
好在士頌以年紀尚小,不能飲酒為藉口,躲過了此節,不然今天是一定要吐著出去了。
這樣,不過一會,士頌的背景就被在場的所有人得知,私下談論士頌命真好,居然有這麼多人青睞。
一個酒席從中午一直吃到太陽快下山,才一一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