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聽聞後,也不敢擺龍門陣,直接說道:
“吾有三人人選,望聖上定奪。第一人是原鬱林郡太守袁韜。”
“袁韜?”
劉宏想了半天才想起來,有些不悅道:
“這個軟腳蝦,真本事本有,有事情跑得還快,要不是當時袁家力保他,我定要治他的罪,豈有此理。”
張讓補充道:
“正因為如此,讓他去交州戴罪立功。”
劉宏搖了搖頭道:
“袁韜此人,我聽聞貪得無厭,如若他上任刺史,定把交州弄得烏煙瘴氣,剛穩定沒幾年,不可如此。”
“那雜家推薦第二人,此人是盧植,為人清廉,對聖上忠心耿耿,允文允武,可為刺史。”
“盧植?嗯......此人倒是可以,不過此人為人過於方正,出將為帥倒是可以,但是牧民一方,還是差了一點。”
盧植其實很合適,就是因為他太終於漢室,為官清廉,而且能帶兵打仗。其它將領或多或少都與世家大族有過牽扯,而盧植雖也是世閥,但是與其它世家不同的是,盧氏主修方正之說,甚少與其它家族聯姻,關係很簡單。
這種人,劉宏很喜歡,雒陽需要這麼一個人,在關鍵的時候,把身家性命託付給盧植,他很放心。
張讓心裡瞭然,於是又說道:
“第三人,雜家推薦士燮士大家,士燮本是交州本土人,在當地很有聲望,因此,定能保交州安穩。其次,士大家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入雒陽為官已經數年,考評甚好。”
劉宏一聽,點了點頭,這個人他還很有印象,年紀不到四十歲,就在文壇有所成就,與蔡邕、盧植等人結為好友,關鍵這傢伙是交州本土人,對交州安穩很有裨益。
劉宏沉吟了片刻,心中自有計較。
此時,“三互法“的存在,士燮任交州刺史不符合規矩。
張讓也看出劉宏的顧慮,說道:
“聖上,規矩都是人定的,聖上即為天子,只要對大漢有利,在適當的時候,改改規矩,也無妨。”
劉宏一聽,點了點頭。
不過想了一會,覺得不對勁,斜眼看向張讓。
此時,趙忠進來稟告,文武百官都到齊了。劉宏這才故作鎮定,此事暫時揭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是的,劉宏來之前,已經派人把所有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員全部喊來,因此前前後後,至少三百人。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三百多人,整個未央宮少先擁擠,除了三公和九卿有地方跪坐以外,其它人全部在後面站著。
一上來,就有大臣上奏陽球陰奉陽違,執法嚴酷,且亂用私行,致數百人無辜枉死。
劉宏聽完後,故作大驚,詢問其它人是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