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則是關心劉陶身體,是否有什麼隱疾,同時讓下人給劉陶拿來從神農架地區採摘的百年野參,其價值不言而喻。
還有熏製的熊掌、虎尾等稀罕物件。
劉陶笑著收下,最後開始考較稚奴三人。
先是詢問士乾和士坤,他們按照親近關係來看,是客。
兩人兩忙起身,在大廳正中站定,一板一眼的回道,雖然沒有什麼出奇的表現,但是好在這些年苦讀,儒經大致也學了個七七八八,對於劉陶的問答,基本上都能說出個一二。
劉陶末了點點頭,說道:
“兩小子還算勤勉,不算辱沒了士家的名聲。自從威彥之後,我收徒甚少,不過我看與這兩個小子還算勤勉,不如留下來做我的記名弟子吧。”
士乾和士坤聽完之後,喜悅難以抑制,要知道劉陶可以說是和蔡邕、盧植等大儒齊名的儒學大家,祖傳《左氏春秋》。
除了《春秋》,還比較熟悉《尚書》,劉陶推重夏侯建、夏侯勝、歐陽和伯三家《尚書》及註解,多年研究,改正其中誤解和錯誤之處數百處,重新著述名曰《中文尚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陶本人非常直率,剛舉孝廉出任縣長時,縣裡大奸巨猾不少,他利用合縱之謀,說服了一批,抓捕了一批,不消一年,縣裡治安為之一清,很多遊俠之間的齟齬之事,都找劉陶幫忙主持,所有人都服他。
劉陶喜好交朋友,為人處事不拘小節,獨看重大義。和潁川各個世家都有交好,和雒陽的許多大儒,雖未曾蒙面,但都書信往來,深交已久。
連諸葛亮的老師,司馬徽,現如今在劉陶膝下侍奉,為記名弟子。
東漢皇室同宗劉愷,因其有雅德著名,他自傲甚深,交友甚少,唯獨看得起劉陶。
話說回來,士乾和士坤兩人對視一眼,趕緊對劉陶行了弟子之禮後,站在一邊,此時連坐都不敢坐。
之後就是稚奴了,之前劉陶聽聞劉雯的書信多次誇獎他的機敏聰慧,博聞強識,有乃父之風。
士燮,劉陶是知道的,就是這個臭小子,把自己的唯一的女兒拐跑了,聽說在雒陽還幹得不錯,不然早就給叫過來訓斥一番。
生氣歸生氣,但是士燮的才華和天賦,劉陶是知道的,不然也不會收士燮為關門弟子,傾囊相傳,而且把女兒嫁給他。
透過劉雯的書信,他得知,稚奴的天賦,比較士燮,由有勝之。
劉陶開始考較一番。
先是問稚奴學習過哪些科目。
稚奴出列拱手回覆,自己已經熟讀《周禮》、《左氏春秋》、《論語》、《孟子》等七種熟知的正本,還有其他的雜書,比如《九章律》、《傍章律》等。
劉陶聽完之後,眼睛一眯,如果沒記錯的話,現在稚奴才七歲左右吧。如果說稚奴是現在十二三歲,或許可以理解,但是放在一個開蒙不過三年多的幼子上,有點駭然了。
為了防止稚奴誇大其詞,於是開始詢問道。
前面的問道,基本上都是從稚奴說得基本儒經中,隨便抽出一句,問上下句和註解。
稚奴都對答如流,沒有什麼卡頓。
就這一項考究,稚奴至少展現出博聞強識的天賦。
劉陶點了點頭,問道:
“禮與律,牧民何其難,其二者孰強孰弱?”
其實這個問題有點超綱了,這個問題,是在問,儒學和律法,那個有用,哪個無用。
這個問題就算是已經加冠學子來說,這個問題都有些模稜兩可。畢竟漢朝以儒傳世,以孝治天下,這個時候還不興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對於律法,大部分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很多人都不屑於研讀。
稚奴皺了下眉頭,說道:
“《管子·牧民》曾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顯天下牧民,何不如說以儒牧官,律法牧民!田壑勞民,儒有何用?律以告知何為對,何為錯。無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律以牧民,儒以牧官,儒律融之,可牧天下!”
稚奴這番言論,直接把在場的所有人都震得無以倫比。
劉雯聽完後,心中隱隱有些擔心。
士乾和士坤聽完後,面露思考,久久不展其眉。
劉陶聽完,久久無法言語,感覺這句話似曾相識。過了足足十幾息後,劉陶拍案而起,大笑道:
“生孫當如稚奴!得孫如此,此生無憾!”
喜歡士頌三國請大家收藏:()士頌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