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回來的人,吃飯是個問題。
黃忠就把軍糧熬成稀粥分與百姓,又派人前往山中狩獵。
現在離春種到秋收,還有至少半年多的時間,這些人都需要吃飯,光靠這些還遠遠不夠。
好在流民迴歸後,知道自食其力的重要性,不用黃忠組織,自發前往城外挖野菜、樹根,甚至捕魚等為食。
交州地廣人稀,大自然的饋贈還是非常豐富的。
交州春天來得早,剛二月初,野外已經是綠意盎然。
反正餓不死,就有希望。
或許經過幾十年後,高要城又能恢復到以往的繁榮。也有可能,再經過一場天災人禍,高要城會就此除名,不再成為人類的聚集地。
朱儶這邊,大軍出發,所到之處之處,吹枯拉朽。
由高要入鬱林郡。
鬱林總計十個縣城,基本上四五日就能攻克一座縣城。
沙摩參兵敗的訊息,已經穿回鬱林。
不少城池以及棄守,成為了無人看管的狀態。
要知道,沙摩參作為組織者,蠻人的主力已經沒了,整個鬱林郡的反叛蠻人的部落,優秀的青壯,都死在了蒼梧郡。
原本留守鬱林郡,每個城池或多或少還有個三四千人,經過沙摩參多次徵調,每個縣城最多一千人,還都是老弱。
所以,根本沒有實力和朱儶抗衡。
守不住了,留著城池裡面,只能被漢軍殺死,索性直接撂了挑子,老大都沒了,自己這些人還造個屁反。
轉身一變,所有的叛軍都變成了良民,重新迴歸到漢朝的統治下,繼續受壓迫。
等到未來的某一天,蠻人青壯再次豐富起來,朝廷的壓迫再次變得嚴酷起來。
或許,他們還會一次次走這次的老路。
遠在雒陽的大爺們,每天都是那麼盲目自信,現在因為蠻人反叛的問題,對蠻人的壓迫不會那麼緊,等哪天抽風了,蠻人復反,毫無疑問。
朱儶每“攻陷”一座城池,都會派人送書信給王珂過目,再有王珂轉交給雒陽方面。人家作為監軍,雖然在廣信啥事不管,只顧吃喝玩樂,但還是要尊重一下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每座城池,朱儶都要停留個兩三天,主要負責掃蕩周遭反抗強的部落,對於那些已經明確歸順的部落,不予為難。
每個城池,留個千八百人,意思一下。
時間到了172年三月十四日,朱儶走進最後一座鬱林郡城池增食縣,寓意著整個鬱林郡又重新迴歸漢室。
歷時五個多月的南中蠻沙摩參反叛,宣告結束。
朱儶稍微在增食停留了幾天,大軍回師廣信。
而黃忠等人也收到了朱儶的軍令,等大軍經過高要的時候,一同隨軍回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