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內不甘寂寞的劉辰對於大量豐收的土豆番薯又有了新的想法,這些也是現代人才們給劉辰,出的點子,對於後世的東西,劉辰一個腦袋也想想不了太多東西。
王府院子裡劉辰令人抬了一口大缸過來,正打算演示土豆制醋呢。
配料:土豆100公斤,穀糠60公斤,麩皮40公斤,水30公斤,白糖若干。
土豆已經糖化過了,剩下的操作就是土豆發酵。
劉辰選用了溫為25c至30c的普通房屋作發酵房,放入缸內的坯料,也就麩皮谷康等東西。
約3天產生醋酸,要上下翻缸,每晝夜翻動3至4次,使上下料溫一致,料溫最高不超過43c。若料溫過高,應採用將料稍壓緊或者倒缸措施來控制。料溫較高的時間不超過3天,之後溫度應逐漸下降至30c,直到酒精氧化成醋。
發酵期大約為12至15天(口嘗酸甜味),醋坯定型,每100公斤土豆可均勻拌入食鹽3公斤,加鹽密封存入在缸內壓實。
而剩下的工作就是淋醋檢驗,這是簡單的土豆制醋土方法,而同樣的番薯也可以用來制醋。
同樣的大缸一口,原料也是穀糠,高粱殼等,製作工藝一般無二,只是一些具體的步奏不同而已。
後世的農村曾流行自釀紅薯醋,紅薯醋的顏色呈琥珀色,清澈透亮、滴滴醇香。
紅薯醋比較土豆醋更加的有藥用價值:
1.殺菌、抗菌。
2.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3.調節血糖,防止肥胖。
4.促進鈉的排洩,有降壓作用。
5.緩解疲勞。食醋還能催眠,長途旅行後,勞累過度,夜難安眠,可用一勺食醋對入溫開水中慢服。飯後閉目,不久便會入睡。
6.抗氧化、抗衰老、美容。
7.防癌抗癌,防治肝病。
8.泡中藥材。
但這些都是一些土方法,醋的工藝要求不高,要想生產出規模化,品質化的醋還得有些現代的現進技術為基礎。原料也不過是小麥、大米、馬鈴薯、番薯等澱粉含量高的糧食。而西方制醋大多數則是葡萄發酵。
古代制醋大多也是米醋,就是高粱和稻穀等,那個更簡單,就是加水加煮熟的大米按比例密封半年就可以了,在古代也就酒的一種,逐步發現成醋的。
《呂氏春秋重己》篇的醴說“醴者以櫱與黍相醴,不以曲也,濁而甜耳。”這就是利用麥芽糖化黍中的澱粉而製成的一種酒味淡薄的釀造酒。雖尚未發現用麥芽作糖化劑生產食醋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