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紋路反推陣法,這在理論上雖然可行,但修真界卻很少有人真會去做。
原因很簡單:陣法的紋路看起來簡單,但每一道紋路都是由成千上萬的符文組合而成的。而一個陣法用到的符文數量,根本就是個文數字。
而要反推陣法,符文就不能有一點差錯,這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逆推陣法難點有兩個,一是資訊量過大,二是試錯的成本太高。
資訊量太大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延長逆推陣法的時間。根據測算,一個金丹期修士,要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態下逆推聚靈陣,需要耗時七年之久。這還只是最簡單的聚靈陣,其他陣法就更不用了。
至於試錯的成本,則是由逆推這種手段本身的缺陷導致的。
同樣形狀的陣紋,內部的符文卻很可能差地別。因此逆推陣法不可能得到一個標準的答案,而只能推匯出多個可能的方案。
至於究竟哪一種才是對的,就只能透過不斷地試錯來解決。每一次試錯,佈陣的材料都等於是浪費掉了,這筆龐大的開支,是任何一個修士都供不起的。
然而,這一切對顏劫來都不成問題。
資訊量大,他可以用玉簡來儲存。只要將資訊轉化為二進位制程式碼,“龜鏡”就能直接呼叫其中的資料進行計算。以“龜鏡”的運算速度,破解普通的陣法根本不在話下。
至於試錯就更簡單了。
顏劫完全可以在識海中進行虛擬試驗,只要他掌握每種材料的基本屬性,就可以事先設定引數,利用“龜鏡”進行模擬。而在識海中試錯,不但效率大增,還節省了材料,一舉兩得。
“當時她先結了一個如意印,然後是千手印、臨鬥印、大獅子印……這可以看作是一套啟動命令,那麼陣法的排列方式應該是——”
顏劫識海中迅速回放妙音仙子當時的手訣,結合機令釋放的陣紋,將所有重要的資訊都儲存進玉簡,隨後便呼叫玉簡中的資料推導起來。
他曾經研究過招新令中的陣法,這讓他省了不少彎路。事實上,招新令與機令本是同源,雖然妙音仙子的追蹤陣法比顏劫開發的導航陣法繁複得多,但二者都以令牌內的陣法為基礎,有著相同的框架。因此,陣法的大致結構是現成的,顏劫只需將其中的細節補充完整便可以,這大大節省了他的工作量。
然而,即便如此,顏劫依然花了半個時辰才將所有細節補充完整。
在識海中模擬執行,確認沒有問題之後,他便取出另一枚玉簡,將所陣圖複製了進去。
這次推演讓顏劫獲得了不少啟發,妙音仙子對符文的應用方式與他大不相同,有些手段甚至截然相反,便起到的效果卻是殊途同歸。
事實上,由於妙音仙子的陣法傳承自機門,因此係統性非常強的陣法培訓,她對符文的應用與銜接,都是機門無數前輩的心血積澱,自然每一種搭配手段都精妙異常。
然而在顏劫看來,妙音的陣法卻也並非盡善盡美。如果他也掌握同樣的系統知識,實現追蹤的功能只需要妙音仙子所用符文數量的十分之一。
其中的原理並不複雜,妙音雖然掌握了符文的組合方法,卻並不理解各個符文之間如此組合的理由。她手法在顏劫看來不像是佈陣,倒更像是搭積木。
按照顏劫的推斷,她學習陣法的過程大致應該是這樣:先強行記憶一個個不同的功能模組,將每一個模組的符文排列方式背下來,日積月累之下,她便有大量的模組可供選擇,每一種模組都可以實現不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