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敵軍軍陣而毫髮無損,看上去這已經是相當驚人的戰績了。
但斬首五十餘人而已,對比將近兩萬人的敵軍,這個數字,也就那樣吧。
而且,這個過程實在太快了,快到駕馭著輕重巖浮空、居中軍上空觀察形勢的大野木都沒反應過來。
大野木只感覺看到了一道光影突然出現在軍陣中,但人群阻擋了他的視線,再定睛看時,卻什麼也沒有了,只有原處一個忍者倒下,揚起了三尺高的血柱。
可怎麼就死了呢?好好的一個人,這就多了塊碗大的疤?
屍體被行進的軍陣碾成肉泥,除了原先他周圍的幾人和天上的大野木,沒有人知道戰未啟,已經有人身先死。
大野木的注意了被分散到方方面面,不可能專門在天上去觀察這件事情,再者,瓜平下一次出現的地點除了他自己沒人知道。因此,大野木只粗略的的知道死了四五十人,暫時只好當作問題不大。
意識到問題很大也沒用啊,他又解決不了。只當是木葉有什麼超遠端忍術,隨機選擇四五十名幸運敵軍擊殺,罷了唄。反正盟軍離木葉忍軍已經不遠了,這種手段能來幾次?到時候萬軍衝陣,直接就能把木葉忍軍碾成灰塵了,而混戰時,這種速度太快的忍術很可能誤殺自己人,木葉屆時應該不會再放這種“忍術”了吧?
甚至於,大野木也考慮到了木葉忍軍靠著複數級遠端忍術齊放以據敵的情況。確實,衝鋒過程中盟軍沒辦法施放忍術抵擋。所以,他將盟軍前列全都安排成了瀧隱的忍者,白送的炮灰嘛,大野木自然卻之不恭。等一波忍術帶走了炮灰,敵我距離也足夠他的部下們施為了。
再進一步想,若木葉忍軍分段施放呢?可木葉忍軍的人數就在這兒,要是再分個批的話,第一批忍術連炮灰都不見得能清理乾淨,第二批忍術也可能會讓自己這邊受點損失,但只要最終的結果是勝利,那就是好的。
勝利了,不論後續是直搗黃龍還是見好就收,都可以從木葉、從火之國獲得巨大的利益,發一筆戰爭財;損失忍者了,剛好緩解巖隱人多的問題,藉此機會學著木葉擇優培養,提高巖隱的核心競爭力。
美滋滋。
現在才死個四五十人算什麼?
……
確實不算什麼。
但這只是瞬息的事情,盟軍離木葉軍陣近了,可離正式開戰還有無數個瞬息!
第二次貫穿。
第三次貫穿。
...
這過程中,瓜平也在思考。
他已經看到盟軍的前軍全是瀧隱忍者,反而占人數泰半的巖隱在後面。
是不是可以?
那就試一下吧,反正花不了多少時間。
下一剎那,他便出現在了前軍,瀧隱炮灰的正中間。
他一改先前劃一下就換個地方的策略,改成大力斬一個扇形,然後橫向使出飛雷神,再斬一個扇形,不斷重複。
先前那種做法的目的是保命,最短的時間、最小的動作有效擊殺的同時,真人不露相,能給敵方製造神秘感;現在這麼做,動作大了些、滯留時間久了些,確實被集火的風險更大了,殺的也是瀧隱的炮灰,殺多少,對巖隱主力的影響都不大,好像是個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