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撒隸屬於烏蒙府,烏蒙位於滇、黔、蜀三地的交匯處,南臨曲靖,西以蜀地涼山為鄰,北臨宜賓……自古便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的說法,”
官道上,十幾輛馬車緩緩南行,兩側則是高坐馬上的護衛。
一隊馬車中,一輛不打眼的馬車裡,兩個婦人正興致勃勃的聊著什麼,一旁還有兩個丫鬟隨侍左右。
這馬車外面看著普通,內裡卻另有乾坤。
四面車廂壁上包了一層沉香色繡如意、寶瓶等吉祥暗紋的錦緞,緞子裡填了厚厚的棉花。
車廂裡很是寬敞,被一扇推拉門隔成了大小兩間,靠近車轅的那一間略大,左右兩側靠著車廂壁的地方是長條座位,位子上鋪著厚厚的坐墊,還放置了幾個柔軟舒適的靠枕。
座位中間放著一個小桌,桌子是可以摺疊的,桌面上嵌著磁石,桌上擺放的瓷器則是特殊定製的,任馬車再顛簸,瓷器放在桌面上也不會隨意晃動。
靠近車廂尾部的那間則較小,僅能容納一人在裡面坐著。
小間裡放著一個紅泥小爐、紫銅水壺以及小巧的砂鍋等炊具,角落裡還堆放著一筐上好的銀霜炭。
身著翠色衫裙的小丫鬟,頭上梳著雙丫髻,手裡拿著把小巧的團扇,正專注的看著爐子上燒著的水壺。
隔壁大間裡,柔和的女聲繼續說著:“烏蒙雖地處偏遠,但景色怡人,有幾處地方頗值得一觀。比如‘犀牛望月’,這還是西漢時……”
雲南在彼時的中原人眼中,那絕對是貧瘠、落後的荒蠻之地。
然而在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心目中。卻是山川秀美的家園。
說話的是孟復的妻子段氏,她和孟復一樣,都是祖輩時闔家遷入了雲南,在雲南出生、長大,心中早已把這片土地當成了自己的故鄉。
談起雲南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山川景色的時候,言語間不自覺的便流露出一種莫名的驕傲與親暱。
“龍泉水清澈透明、解渴祛痰,一口喝下去。如飲甘霖、渾身泰然……”
段氏在曲靖出生。對隔壁的烏蒙很是熟悉,且她嫁給孟復後,跟著夫君讀了幾天的書。見識也比尋常民婦強許多。
齊謹之一行人離開京城後,顧伽羅便時常邀請段氏到自己的馬車裡閒聊,聽她說一些滇地主要是烏撒)的故事。
段氏原本還擔心顧伽羅出身高貴,會瞧不起她們這些荒蠻之地來的土包子。跟顧伽羅聊了幾次,才發現。這位顧大奶奶卻是個極好說話的人。
舉止優雅、言談得體,一言一行都是那麼的高貴、優美,卻沒有半分倨傲、漠然。
直到此時段氏才明白,原來所謂的‘高貴’並不是高高抬起下巴、更不是目中無人的睥睨。而是一種融入骨子裡的高雅淡然。
這、才是真正的世家貴女啊。
而她曾經見過的什麼豪商太太、縣丞奶奶,不過是東施效顰的暴發戶罷了。
顧伽羅態度可親,段氏也就放下了擔心。詳細的將自己知道的都告訴了她。
“大龍洞裡有一塊露頭岩石,狀似犀牛。仰望洞頂,故名‘犀牛望月’。此石亦被古時的僰人稱為‘乞子石’,《太平御覽》有記載,說是古時僰人常來洞中摸石乞子。傳說只要摸到‘乞子石’的婦人,來年便能生個胖娃娃呢……”
段氏侃侃而談。
顧伽羅聞言笑道,“竟有這樣的靈石?待到了烏蒙,我定要前去看一看。對了,段娘子,那邊的天氣情況如何?我聽說南邊氣候溫暖,冬天也不會下雪呢。”
其實,顧伽羅很清楚雲南是個什麼氣候,在後世那四年,她沒少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