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人世情仇
楔子
瑟瑟秋風冷入夜,淡淡閒愁縈夢來;
莫道世間情仇事,只嘆江湖幾人回?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貞觀、開元的大唐盛世,早已不復。朝野上下『奸』邪當道,武官怕死、文臣貪財、貪官橫行、汙吏霸道,搞得天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各地方勢力大都有反叛之心,不斷招兵買馬、充實軍力,以待時機成熟圖謀大事。更有一些農民因不堪忍受血醒欺壓、殘酷勞役,遂舉義旗反唐……
在南地邊陲、北國邊塞還不時受到異族、胡虜侵犯;尤其一些繁華的邊陲重鎮更是經常為山賊強盜所光顧,打殺搶燒、擄掠,實可謂無惡不作。因此重鎮的富饒大戶,均有各自的家丁家將以及護衛隊伍也不足為奇。
在當時,大唐的西南邊陲,亦即現在四川與雲南的邊境沿線。外有異族勢力不斷侵擾襲邊,內有山賊強盜肆無忌憚,致使官軍無力顧及、處處被動;只得以守待援,消極保邊。然而,大唐朝自安史之『亂』後便已成藩鎮割據的局勢,各地方節度使自行其事、瞞上欺下,實為一方諸侯。然大唐朝邊境何其遼闊,朝庭能調動的兵力有限,又豈能面面俱到?
時間:公元870年左右。
地點:南詔國某處。即今,雲南邊陲之地。
古今皆有一重鎮,名為:八寶鎮。此鎮雖偏居邊陲一隅,但交通橫貫南北、為卡口控道要地,故而成為兵家必爭之所;而且八寶鎮物產豐厚、地廣人多,更是當時南詔國的“貢米之鄉”。因此南詔國自是極為重視此鎮,一直在此處駐紮有近四千精兵,為東南西北四處大營,每營各設一名千夫長下轄九百兵士,分別卡守四處邊塞要道,各營雖相距數十里地但一有情況均可相互策援。當然,這四千兵馬還主要為八寶鎮上將軍府中的遊擊將軍統一排程指揮。若說這遊擊將軍在當地實可謂權傾一方,手握重兵執掌軍權,即是當地的府官、縣尉也敬之三分。
又道八寶鎮上有二大富人家,分別是林家莊與唐家堡。此二戶可絕非尋常人家可比,暫不說這二戶家財萬貫、良田千頃,每年為南詔國中交納貢糧便佔全鎮八成以上。最令人咋舌的還是這二戶人家均為武林世家,家丁家將、護衛近千人,林家劍法與唐家歸魂刀在當地極享盛名。無奈這二家雖同處一地,卻半點不和,偶爾還會發生些流血衝突。
也許,這就是『亂』世中一山難容二虎之故吧?
第一章
『亂』世從戎
『亂』世烽煙不斷,邊塞戰火未絕。
一日,鎮上的遊擊將軍府外聚集了不少人,均在爭相觀望府外院牆上張貼著的一張紅榜告示。
“將軍府要徵募兵勇……”人群中有人吼道。
“不錯,上面寫著凡能應募者,兵勇一律月俸十兩銀子……”一人接著道。
“下面還有……凡應募者能以武力獲得十夫長者月俸五十兩,百夫長月俸一百兩,千夫長月俸五百兩……”只聽見一人繼續念道。
嘖嘖……人群中開始起了一陣譟動。原來,他們是被新募兵勇的月俸所引誘住。
“包吃包住,每月還有十兩銀子?這不是比我幾個月的工錢還多,會有這麼好的事?我倒要去西郊校場看看……”又一人呼道。
“對,看看去……”人群中的許多年青人都齊聲附和著。
……
西郊校場,位於八寶鎮西門外二里處;為東南西北四較場中佔地最大的。其二面環山,一側倚河,當面為重兵把守的一條過境要道……
此時,校場外已圍滿了人,另有一些人還正陸續趕來。校場左右二側各有一名兵衛在忙著登記造冊前來報名的人群,原來只有登過記的人才能去旁邊的帳幕中接受營醫檢查,凡身健體壯無恙者方為合格的應募兵勇。再看校場中業已設下了長寬各十米的簡易較技臺,臺下四周站著近百名手持刀斧長矛的南詔國兵勇,將觀望者與前來應募之人橫擋在校場外圍;只有已經被應募的人才能在較技臺下等候。
過不多時,較技臺下已有三百來名新募兵勇列隊等候。正在這時,一名身著銀甲的年青將軍闊步上臺。只見其橫掃全場一眼,最後將目光灑向新募的兵勇身上,“諸位新募兵勇,本副將今日受鄧將軍委託前來看望大家,並且歡迎你們成為本副將麾下先鋒營的一員。此次暫募兵勇三百名,主要維護鎮中秩序,打擊盜寇賊匪……”
那副將話說至此,又故意停頓了半晌才繼續說道:“另外,本副將今日還將從諸位中挑選出三名百夫長、三十名十夫長管理部眾。因此特設較技臺競以武技,勇武過人者當選……”
新募兵勇聞言均開始動容起來,更有幾人連聲叫好。
不久,副將宣佈比試正式開始。
二名新募兵勇分別從較技臺兩側上臺,互報姓名後開始扭打起來。卻道這二人在臺上抱作一團,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完全是小孩子打架的陣式。臺下之人見狀,均大笑起來;那副將見了更是眉頭深鎖,不禁搖起頭來。那二人卻不以為然,繼續扭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