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磬聲響,眾臣領旨謝恩,烈山上前一步奏道:“王上得子,國家有福,社稷有幸,普天同慶,當舉典以賀,並祈神祗賜名!”
“嗯“,淨德王點點頭,”昭告天下,罪凡流徙、鞭撲、囚繫等輕刑者,赦!重刑者,減!極刑者,延!恤守貞、失怙、高年、貧疾者,賜糧肉炭帛,明日舉典,烈山為司典,風后為司禮,承接使嗎……“頓了頓,目光從眾大臣身上徐徐掃過。
聞聽這話,很多大臣低垂的目光都灼熱起來,激動填胸,自古以來,承接使便是國中無數臣工士子,甚至平民百姓,窮其一生追求的最終夢想。
按慣例,慶生大典分為四個部分,祭天、接子、祈名、慶生,承接使便是主司接子儀式的,所謂接子,不僅僅是從宮中將誕生的小王子抱到大典上來,最重要的是代表天下臣民的意願,表示對這個新生兒的承認,這可是個至高的榮譽!而且,為了敬謝臣民,一國之君將親自為承接使酌酒以成一獻之禮。
儀式過程,時辰不長,相對於人生整個歷程,宛如曇花一現,但曇花一現的瞬間,將會燦爛永恆。
在妙樂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承接使的人選沒有定儀,或者全國舉薦,或者君主派任,偶爾透過扶乩占卜,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承接使既代表天下臣民的意願,首先要有很高的德望,讓天下人欽服,另外,也得恰逢機遇,再德隆望重,偏偏等了一輩子國主不爭氣……
同時,承接使也是衡量一個君主威望和英明的標準,無論哪種形式選任,君主畢竟要准許,如果大典突生變故,可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那麼簡單了……
慶生大典的承接使,可能便意味著正義與奸佞的廝殺,國家因此中興或者陷入戰亂衰落,以前曾經有過,以後也許還會有。
淨德王同樣慎之又慎,三年前散播天示吉瑞,便是為了明日鋪墊,如今他更要乾綱獨斷,心中也早有了人選,隨著剛才的豁然醒悟,他對這個心中的人選竟有了些許好奇的期待……
隨著淨德王的目光緩緩掃過,大臣們藏在袍袖裡緊攥的手心越發得溼漉,心臟撲通撲通地跳著,五臟六腑都似在燃燒。
“倉頡,你為承接使!”清晰的語聲從淨德王唇間吐出,朝堂的溫度驟然降了下來。
“果然是他呀!”
“臣領旨!”聲如空谷餘音,宛有繚繞之意,一人從臣列中走了出來,從容莊厚,躬身施禮。
此人寬額隆鼻,長而微垂的蒼眉下,竟有四目,每眼並生雙瞳,只不過現在上面的兩隻眼睛微微閉合著,沒有睜開。
肅穆的大殿裡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
倉頡,不知來處,而窮天地之變,仰星辰之勢,俯察鳥獸魚蟲,山川草木,發明了文字,齎獻淨德王。
那天,九州震動,電閃雷鳴,天降甘霖,直下了三日方收,為了紀念,人們定為節氣,稱作“穀雨”。
淨德王大喜過望,任其為太史,繼續完善文字及收集整理本朝的史料,告別了簡陋困難的資訊傳遞、記錄的歷史,妙樂國越來越昌盛,越來越強大。
世間流傳中,大主覡是最接近神的人,而倉頡直接被呼為倉聖。
淨德王向倉頡點點頭,“有勞了。”
然後面朝眾臣道,“諸臣各司其職,以備大典,散了吧!”
車馬轔轔,烈山正襟端坐車中軟榻之上,閉目養神,旁邊同坐一人,即使坐著,雄偉的身軀也高於常人,手中拄著一根桃木杖,麻衣長髮,赤著一雙大腳,雙耳及肩,耳垂上掛著兩隻耳環,細細看去,竟是兩條細細的,黃燦燦的小蛇盤成一圈,鮮紅的信子一伸一吐著。
兩人都沒有說話,車窗外熙熙攘攘的喧鬧聲更加重了車中的寧靜,車轉過街角,王宮越來越遠,麻衣人終於開口道:“主上,今日王上不同於往日!”
過了一會兒,烈山仍然閉著眼,答道:“大典將近,王上會考慮得很多!“
“但他看了你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