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勢太小,敗了可以繼續流浪,他這邊可不一樣,有江東六郡以及一部分揚州地盤,手下兵馬十餘萬,還有諸多家眷親屬,打勝還好,一旦敗了,不用曹操出手,那些世家就能把他吃了,屆時,想跑都來不及。
是戰,還是降?
孫權猶豫了一日,突然想起孫策臨終之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問周瑜。
於是派人即刻前往鄱陽湖召周瑜回來,並把前來勸說的諸葛亮打發到文官那裡,讓他們先扯皮去。
世家文官本就對孫權猶豫不決的態度很反感,見諸葛亮是來勸說孫權出兵,立即將近些日子與武將交流的火氣發洩到諸葛亮身上。
諸葛亮手持羽扇來到廳堂之內,見二十多位文官冷冷的瞧著他,不由得心中微笑,在他來之前就預料到這個局面,因此神色依舊風輕雲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各位,臥龍先生來了,有的人可能還不知道,臥龍先生乃是荊州名士,與我等一樣的世家子弟,諸公起身見禮。”
文官之首張昭起身行禮,然而其餘文官竟對諸葛亮不予理會,張昭也沒說什麼,直接帶著諸葛亮入座。
“聽聞臥龍先生自比管仲樂毅,不知是真是假?”客套一番後,張昭立即露出狐狸尾巴。
諸葛亮聞聽心裡一突,知道對方要說什麼。
說實話,他現在有些後悔當日為何這樣比喻,但是在今日這般情形下,他必須自信,否則來東吳的目的就完蛋了。
於是諸葛亮輕搖羽扇,風輕雲淡道:“當然是真的。”
張昭哈哈一笑:“先生既自比管仲樂毅,當知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樂毅扶持微弱之燕拿下齊國七十餘城,此二人,乃是真濟世之才也,然而先生呢?在草廬之中品評天下,自詡之才可匡君輔國,但歸入劉備麾下後卻屢屢出錯。”
張昭從諸葛亮到新野說起,先說諸葛亮沒有幫助劉備拿下荊州,又說諸葛亮在出謀劃策上連番失誤,在新野佈置的每一個計策都被曹軍看破反制,非但損兵折將,還差點把劉備唯一的子嗣落入曹操之手。
更可笑的是,劉備開倒車,雙手把麾下的絕頂將領拱手送於曹操。
劉琦江夏那邊更是悽慘,一開始就被曹軍針對。
彷彿曹操每一步都算準了諸葛亮的策略,在針對的同時還不斷蠶食劉備的後備力量,一步步把劉備壓縮到只剩下一個夏口,目前在曹軍的兵鋒下惶恐不安,瑟瑟發抖。
“難道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者之言,幸勿見怪!”張昭說完,眉頭一挑,笑眯眯的坐到塌上。
而周圍二十多位文官哈哈大笑起來,有人低聲譏諷,說諸葛亮往日在草廬中所言所語是典型的紙上談兵,迂腐之言。
一般人聽到這些話早被氣瘋了,偏偏諸葛亮依舊風輕雲淡,手搖羽扇道:“非亮計策不行,實乃兵少的緣故,諸君試想,我主麾下僅萬餘兵馬,豈可對抗曹賊三十萬大軍,倘若換成各位,都還不如亮呢。”
諸葛亮輕鬆就把張昭的羞辱化解了,還反問過來譏諷在座的東吳文官。
“哈哈,我聽說曹丞相先頭部隊只有十萬,先鋒僅有五千鐵騎,而就是這五千鐵騎破壞了臥龍先生的疑兵之計,當曹丞相帶領的十萬大軍過白河時,發現先生的連環水計,五千鐵騎立即分兵,一面前往白河上流一面前往新野。
在之後大軍入駐新野,先是發現火攻之計,接著推測到城外埋伏之計,後來又推斷出白河一側伏兵之計,並分別針對佈置,僅一戰,便將劉豫州麾下主力滅掉!
其後又破滅劉豫州入主江陵的計劃,並順道抄了劉豫州的後路江夏,使得劉豫州只剩下一座小城在那堅守,我承認,一次失敗不能說明什麼,但次次失敗,就證明有問題。
這並非兵少的問題,而是戰略上的失敗,這對一方諸侯而言,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算上戰場上的連連戰術失誤,臥龍先生可還有話說?
另外告訴一個秘密,在戰略和戰術打敗臥龍先生的人,並非曹操本人,而是一位年輕後生,比臥龍先生還要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