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領兵打仗以至於浩北接連三仗皆敗,京都軍中新用之人究竟為誰,這真身還沒查清,浩北便又接連攤遇麻煩。
那新用之人,實是思狡,用兵策略與先前軍將全然不同,叫人摸不清道,尋不出規律。道與規矩皆未能尋,加之這人是真有幾分本事,故而如今的浩北,倒是顯了幾分勢壓。
叫人一路反攻壓回宜城,倒也接連吃了幾場敗仗。
敵方佔勢,己方自是被壓,好在宜城天險宛如屏障,易守難攻尋常之人極是難入。藉由天險,饒是現下京都佔有絕對優勢,想要攻下宜城也非易簡之事。天險在那,強攻可不討好,而水源處下藥之事,這個法子蕭楚愔自個才剛用過。故而當留謹之處蕭楚愔也是遣軍護守,以至於宜城處處借險為屏,到叫京都更是難攻。
可能用來陷攻宜城的可用之處,都叫蕭楚愔提前護守起來,因而宜城倒也堅得難得。
宜城,這可是蕭楚愔不費一兵一卒攻下的,既是兵卒未費,又如何能叫人平白再奪回去。不若那新上任的軍師如何思如詭狡,想要再將宜城奪回,蕭家大小姐這兒可不能應了。
宜城,當是難奪,而想要反壓制下京都,如今也非易事。便是蕭楚愔與浩北將帥那兒正在研討如何轉了攻策,制壓京都,耳邊卻驚得一件近來市井流傳之事。
散佈出去的探子,佈散濟國上下,而這些探子每日皆會傳來不少市井謠傳。先前因蕭楚愔刻意為行,一面更變軍規讓軍中士兵嚴守謹德,一面四下暗遣有心人士,佈散逍遙王乃是真命天子,浩北之軍蒙天授意,欲奪本當屬於逍遙王江山的謠傳。故而濟國上下,不少地方皆是暗下傳語,都在猜思這皇位上如今坐的天子,是否真是天命天子。
百姓傳思,雖不得改了皇位上的擁權者,卻可以更正寒燁奪權的名。畢竟得民心者的天下,只要百姓心內更是傾於逍遙王成為一國國君,那寒燁奪起天下,也就更順應天勢了。
本來暗下已是安布妥當,就等著謠言全國起,民皆動疑心。誰知這謠傳方才見起,還未湧遊全國,竟是又起一處暗謠。
先前浩北連連得勝,無往不利,市井多是流傳逍遙王才是真命天子,因起兵只為奪回原就屬於自己的江山,故而浩北才如神助,勢不可擋。可現在呢?京都突如神助,浩北連連敗退,市井流言再度興起。
這天下,本就是聖上的天下,逍遙王起兵謀反天理難容。原是老天不願插管凡間之事,故而也就坐而不管。誰知逍遙王竟是動用邪逆,連行思歹暗下城奪,想亂濟國朝政。最後連著蒼天也瞧不下眼,才天降仙師助當今聖上一臂之力,免得濟國招了奸臣的道,落入奸人的手,最後害得百姓名不聊生民不聊生。
這本是蕭楚愔善用的法子,誰知這寒祁採用的新人,竟也極擅此道。
倒也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市井謠傳,素來流傳最廣,也是最迅,尤其是這種有人特地為之的事,更是傳得飛快。浩北不過連敗,如今方才數月,可逍遙王是逆黨之人,行逆天之事,連老天爺都看不下方降奇師以正天罡的謠語,已是全城風雨。
濟國各處,浩北佈散的探子何其之多,這些早在民間傳開的謠言,如何還能瞞得過浩北的耳目。謠傳剛起,探子便已急報,如今浩北將帥皆是面沉色怒,心下窩火。
瞎傳謠語,最是惡傷重害,尤其是這種惡意誹謗的話,更是叫人越聽心下越是盤了一肚子的火。謠傳入耳,其他將帥到還好,雖也是一肚子的怒氣,卻也能壓下腹中的火,定了惱中的性。不過李龍那人可就不同了,這種急爆的人,可從來不知隱忍為何物。
當下那急爆的脾氣直接怒了襲,怒火一下子從心肺中冒湧出,李龍躁扯著嗓子就開始罵咧吼道。
“他孃的,俺活這麼些年,還是頭一次見到這麼多不長惱的傢伙,居然說俺們王爺是逆臣,乾的是逆天的事,所以老天爺才降下那屁都不是的軍師,幫著京都連打勝仗。他奶奶的,不就是幾場勝仗,頂個球用,那些個不長眼的居然跟著起風起浪。他孃的,蕭軍師,要不乾脆讓俺率上一支強軍,直接滅了他奶奶的熊,打回去得了。要是再不行,俺就帶著兵士,率上一支軍隊,將那些瞎嚼舌根的傢伙全都宰了,免得再說這些汙話髒話,壞俺們王爺名聲。”
對於外頭那些謠言,李龍這兒可是積了一肚子的火怒,人性暴急,做事當然也就更傾於一時之快。對於這些謠言,李龍想得很簡單,反正全都是些牆頭草一般的市井無賴,不長眼只長耳,風向才剛察了不對直接往哪吹嘴就往哪倒。
對於這些惱人的流言,李龍覺著只要打上幾場勝仗,壓了京都的勢氣,就可堵住流言的嘴,讓百姓明白誰才是真命下的天子。
李龍想事看事,從來都只瞧根表,覺著不管什麼,只要拳頭夠硬,就能妥定一切。只是這世上本就有著許多,不是憑了誰的拳頭大,拳頭硬,就可以了定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此次惡傷寒燁的流言,明擺著就不是百姓口中開傳的。故而李龍那怒氣衝衝直惱百姓不長眼的話,可叫邊側將帥發了鄙。毫不客氣直接翻眼一橫,像是對於李龍的腦子格外堪憂,王路說道。
“要是李將軍真帶上一支軍士將這些說道謠傳的百姓宰了,只怕李將軍等得滿而歸,接下來這軍中的刀斧就得架在李將軍頸處了。甚至咱家王爺的名聲,還得因了李將軍的神勇再添一墨了。”
這外頭謠言正起,最是助長之時,倘若這個時候真出了什麼殘殺百姓的事。
得了。
就更坐實逍遙王乃是逆臣,正行逆天害民之事的謠言。
對於王爺,李龍是忠的,只要能保王爺名聲,就是丟了自個的小命,李龍也在所不辭,只是人雖心忠,卻不可這樣表現,故而這心裡頭雖然極度不爽,不過王路那話也是有理。因此李龍雖是嗆了一肚子的火,不過也只能忍著性全部嚥下去。
話是嚥下,不過心裡頭卻仍惱緊。便是看著李將軍那明顯因怒都瞪如銅鈴的眼,蕭楚愔說道。
“妄屠百姓,這可是軍中第一大忌,可是王爺親自改更的軍令。倘若李將軍真因一時怒惱逞了脾氣,就算李將軍戰功赫赫,神勇無比,按照軍中律規,李將軍的這條命,到時也就真得交代了。命喪不說,到那時反而還會因了這事給王爺添汙,豈不是無利反而還行了害事。再說了……”
這一次的事明顯就是有心之人暗下導排,蕩起的謠言。既是有心之人為之,他們這兒就更不可行了半分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