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對於當年的那場佛戰,你瞭解多少?”
“近乎一無所知,還請前輩不吝賜教。”
寧採臣並不是謙虛。
蘭若寺裡的典籍,對於第一次佛戰的記述,採用的是春秋筆法,一筆帶過。
他只知道有那麼一件事。
卻不知大戰因何而起,有哪些大能參戰,最終結果如何。
“那場大戰的起因,便是天部的梵天,試圖凝聚佛門第七,成就佛陀果位引起的。”
虎丹溪再次幫寧採臣斟滿酒,道:“昔日釋迦摩尼於菩提樹下悟道,證覺成佛。
魔族之主波旬,用盡種種手段阻擾破壞,皆無法撼動佛心。
世尊得證無上業果後,有感於魔族的貪婪邪惡,又喜愛壞人修行,不信佛法,無法受到度化。
於是便在它五衰之後,直接將它打入阿鼻地獄。”
寧採臣靜靜的聆聽著,這些一手資料可不是隨便就能得到的。
佛門給人的感覺,總是笑臉迎人,勸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其實在佛的背後,同樣有怒目金剛,降妖伏魔的存在。
誰要真把佛門,當成可以隨意揉捏的軟柿子,估計連地獄都容不下他。
“有了前一任波旬的前車之鑑,魔族是決不允許有第二位佛陀出現的。”
虎丹溪侃侃而談道:“梵天的嘗試突破,無疑觸動了魔族最後的底線。
於是整個魔族傾巢而出。
第一次佛戰便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很不幸的是,毗那多迦山也是那次大戰的戰場之一。”
寧採臣的呼吸不由的加速了幾分。
他沒有參與過那次大戰。
可是之前魔隱寺的鏖戰,無疑在他心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與之作為對比,席捲九界二十八諸天的佛魔大戰,會激烈到什麼程度,不難想象。
“毗那多迦山是我虎族賴以生存的地盤。
我們從皈依佛門開始,便世世代代紮根於此。”
虎丹溪的聲音帶著些許的嘶啞,儼然是他的心絃在不經意間被觸動了。
“面對即將展開的血腥廝殺,我們族中的青壯義無反顧的參戰了。
至於老弱則被帶到無憂樹下,以結界進行庇護。”
虎丹溪的雙目帶著絲絲的血紅,道:“當年我族的死傷實在太重。
以至於只能縮小結界的範圍。
捨棄一些……弱者!
我弟弟因為修行尚淺,實力不濟,於是就在捨棄的族眾之中。”
這就是虎妖口口聲聲喊著,弱者該死的緣由?
寧採臣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