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畫好魔畫後,戴納就一直在琢磨,煉製藥劑過程中,從無到有一步步搭建起來的魔力結構。
鍊金陣也是一種結構,在鍊金藥劑的共同作用下,最終開闢出夾層空間。
那麼,發出魔咒時,魔力的運轉軌跡是否也是一種結構?
今天沒課,正好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在餐廳和幸運吃完早餐,幸運不肯回貓頭鷹棚屋,一直賴在戴納肩上。
戴納想起確實好久沒跟幸運一起了,也就帶著幸運來到有求必應屋。
幸運看到突然出現的有求必應屋吃驚壞了,本身就大的圓眼睛瞪地更大了。
好不容易挨挨擦擦地哄了進去,好說歹說把它勸到了一個書櫃頂上,放上堅果和水果汁當爺一樣伺候著,幸運才好不容易放過戴納,在櫃頂上假寐起來。
閒下來的戴納決定從變形術中的各種消失咒開始。自己早想找出一個通用咒語,也許這會是個契機?
當戴納還在麻瓜界時,他還只能感受到魔力與身體的共鳴。
而到今天,戴納的精神已經遠超一般巫師,已經能夠清楚地觀察到施法時魔力執行的軌跡。
他一個一個把讓物體消失的咒語施展出來,記住魔力執行的軌跡,一段段關於魔力軌跡的記憶,自動幻化成一條條游魚在精神海中嬉戲。
如果哪段魔力執行軌跡記不清了,戴納只需有意識地觸碰相應的游魚即可。
戴納一遍遍地對比、分析,也不知道沉浸在這些軌跡圖中多久,總算找到了其中的規律。
所有魔咒起始部分的魔力軌跡都是相同的,結束部分的魔力軌跡也是相同的,只有中間部分的軌跡因魔咒不同而有所差異。
戴納猜測起始部分的魔力軌跡估計是指定魔咒作用的範圍,他對比了一些其他咒語起始部分的魔力軌跡,更加肯定了這種猜測。
至於結束的部分,戴納直接執行魔力軌跡,使出合適的基本揮杖動作,直接對桌面發出了無聲咒語,什麼也沒發生。
戴納想了下,又對另一片區域施放了一次無聲咒,這一次不靠眼睛,靠精神去感知,發現這個區域的灰塵消失了。
所以魔咒中間部分是將物品變成灰塵,結束部分是將灰塵變沒?
感覺好像不對。戴納沉思著,眼睛無意識地巡視整個屋子,無意間對上了幸運的大眼睛,嚇了一跳。
然後戴納就發現幸運彷彿用一種關愛智障的眼神看著自己。戴納想了想,估計是自己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一會兒吃驚,讓幸運以為自己發痴了?
算了,不跟你一般見識。
戴納繼續順著思路想下去,怎麼把東西變成粉末呢?破壞,分解。對了!想到這兒,戴納的思路豁然開朗。
中間部分是將物體分解成粉末!
為了驗證,戴納只以“清理一新”的起始部分和中間部分,對手邊的一支羽毛筆施法,果然正如所料,整隻羽毛筆都成了一堆粉末。
戴納興奮起來,如果找到一種魔力軌跡能分解所有的事物,那麼加上起始和結束部分不就是一個完整的魔咒?
戴納有些被這個想法嚇住了,自己難道可以創造魔咒了,這是戴納做夢都沒想到的事,時機就突然出現在眼前。難道這就是魔咒創造的過程?
不管了,都到這一步了,總要試試看。
怎麼找到能把所有物體都分解的魔力軌跡?
“清理一新”之所以能分解幾乎所有非生命體,是因為那些魔咒中間部分的魔力軌跡都能在“清理一新”的魔咒軌跡中找到。
戴納心想,那要是將所有消失咒中間部分的魔力軌跡都結合起來,那是不是就解決問題了?嗯,應該可行。
戴納開始將所有魔咒中間部分的魔力軌跡都畫出來,去除所有重複的軌跡,剩餘的軌跡就拼湊出一副魔力執行軌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