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是目前的頭等大事,風雲準備利用下午時間詳細規劃一下。
盛水的容器自然越多越好,陶器是來不及燒了,風雲一下午扒了十幾顆樹的樹皮,準備做樹皮鍋備用。
周邊的樹可是遭了殃,被風雲統統扒了個精光,甚至連地上的草藤也被他連根拔起,編成繩子備用。
來內湖的時候,風雲記得自己走了將近半天,為了節省時間,第二天一早,太陽還沒升起,風雲就早早起來,用草藤繩做了個簡易的背網,把陶缸捆在背上,裝了半缸的淡水路上喝。樹皮則捲成卷,夾在腋下,帶好燧石斧和引火器,風雲就準備出發了。
內湖依舊是整個森林中最熱鬧的地方,作為附近唯一的淡水資源,森林生物們在湖邊遵守著一種詭異的平衡。
沒工夫搭理它們,風雲揹著陶缸越過它們,往海邊走去。
或許是已經熟悉了森林生活,回去的路,風雲明顯感覺自己的腳力比以前強多了。來時花了三四個小時的時間,這次回去卻只走了兩個小時不到。而且一路上運氣也不錯,並沒有碰到什麼兇猛的獵食動物,安然無恙的走回了海邊附近。
老朋友野雞媽媽很是勤奮的下了兩顆蛋,結果又被風雲吃了個現成。
哈哈大笑著躲過了野雞媽媽的雞屎攻擊,風雲屁顛屁顛的往海邊跑去。
再次回到穿越來的地方,風雲特意跑回去看了看,晃悠了兩圈發現什麼都沒有,就把陶缸放下來準備煮鹽。
海水煮鹽歷史由來已久,古人把鹽稱作滷,但學過初中化學的都知道,酸鹼鹽是三大基礎物質,而鹽可不只有食用鹽一種。
人們常說的鹽其實是氯化鈉,而海水中可不僅僅只有氯化鈉一種,還有氯化鉀、氯化鎂等不可食用鹽分。雖然少量攝入並不致命,但總歸是對身體有害的鹽分,不能多食。
風雲所處的這片海岸石頭太多,看不到沙灘,不適合開墾鹽田,而且他目前也沒有大規模製鹽的資本,先弄點鹽自己吃才是要緊。
風雲很慶幸初中的時候沒有太過放縱,上課的時候還聽過幾耳朵,加上他比較喜歡玩,化學課上做實驗的時候他沒怎麼溜號,這會兒才不至於抓瞎。
他記得做實驗的時候,老師說過,氯化鈉水溶液的含鹽量差不多是百分之二十幾,但是海水中的含鹽量只有百分之二三的樣子,直接熬煮海水製鹽的效率很低,而風雲目前也別無他法,只能一點一點來。
灌了滿滿一缸海水,抱回岸邊,風雲找了個背風的地方,升起一堆火,把陶缸放在火上燒煮。
木柴的火力不均勻,而且消耗很快,風雲不得不一趟一趟的從森林裡跑,到處找柴火回來燒。
熬煮的效率很慢,半個小時水面也不過下去一拳,滿滿一陶缸的海水,不知要煮到什麼時候。但既然來了,也不能白跑一趟,風雲已經決定了,不裝它一樹皮鍋鹽巴他是不會回去的。
不停的加柴熬煮,一個多小時,一缸海水才被熬得半乾。
隨著水分的揮發,陶缸缸壁上結出一層如同水垢一般灰濛濛的晶體來,風雲很高興,這應該就是粗鹽了。
用樹枝費力的把陶缸從火堆上挑下來,等它冷卻下來後,風雲用一個薄木片把粗鹽颳了一層下來,放在手心,硬茬茬的,而且也不白,並沒有家裡吃的那種食鹽的外觀。
“獲取鹽滷結晶,獎勵提取氯化鈉的方法1。”
咦?風雲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為製作出一點粗鹽後,應該可以啟用一個技能,就算不是化工,應該也得是什麼基礎化學應用之類的,但沒想到只給了個簡單的獎勵。
翻看著腦海中提取氯化鈉的方法,風雲皺起眉來,感覺哪裡有些不對。自己就隨便捏個泥杯都能啟用一個陶藝技能,弄出粗鹽難道還不如捏個泥杯嗎?有些想不通,風雲收斂心神,低頭處理缸壁上的鹽滷結晶。
從腦海中的製鹽方法中參考得知,眼前的這些結晶是不能直接食用的,這些鹽滷結晶裡物質複雜,想要把氯化鉀和氯化鎂等不可食用的鹽分分離出來,還需要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淋滷。
其中的原理很簡單,實際就是使用了初中學到的不同的鹽在不同溫度下的飽和溶解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