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過了小半個時辰,任義站起身來。
剛才與巨浪接觸時的那些感悟,他都已經消化了,但距離徹底領悟海嘯中所體現的天地意志,還有一段距離。
他找到齊思雨,表示自己已經可以再度出手了。
齊思雨早已提前做好了準備,直接帶著任義來到一段城牆上。
在他迎著鋪天蓋地的巨浪將光幕鋪開後,把原本防守此處的武者調離,換下了近三十名已經明顯消耗過度的武者。
此時任義卻皺了皺眉,他感覺到現在的壓力還遠遠不夠。
於是雙手又是一展,原本那片高度足有百丈,寬度達到三百丈的光幕再度往左右延伸,足足將寬度擴大到了五百丈。
嗯,這回壓力總算差不多了。
淡黃『色』的光幕在海嘯的衝擊下巍然不動,任義則站在城牆之上,雙手伸展,雙目緊閉,仔細體會著不斷衝擊著光幕的巨浪中所蘊含的意志。
這片淡黃『色』的光幕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意志,其實是任義在研究“地裂”這一招時的附屬產物。
地裂,正是任義給自己那一式刀法的命名。
這式刀法是參考吞天滅地七大限中的滅地一招而創,但當任義真正完成這一招時,它與滅地已截然不同。
表現出來的形式雖然還是大同小異,但其中蘊含的意志卻已經是南轅北轍了。
從刀法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區別來,滅地體現了創造者一刀斬出,連大地都要斬滅的強大意志。
而地裂中蘊含的則是大地崩碎時那人力不可阻擋的天地偉力和萬物毀滅的意志。
如果說前者體現的是人的意志,那麼後者則是天地的意志,或者說是一種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力無法阻擋的自然規律。
可能是受前世留下的職業習慣所影響,任義對於純粹唯心的力量很難理解。
相反,對於大自然的規律他卻有很深入的瞭解。
意志要想發揮出力量,首先就需要使用者自身對此深信不疑,如果自己本身就半信半疑,那無論什麼樣的意志都只能是鏡花水月,一觸即破。
所以任義選擇了去研究種種天地自然的偉力,然後再去復現它,這是他為自己選擇的道。
對於一個曾經的科學工作者而言,這無疑是最適合的道路。
得益於資訊極大豐富的前世和晶片強大的儲存計算能力,任義對於各種造成山崩地裂的自然災害有詳細的瞭解,甚至對於這些災害的成因和每一步的變遷都有詳盡的資料分析。
所以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裂地這一招就基本成型了。
並且在研究這一招的時候,順便把對於大地的其它理解也加入了其中,形成了現在這片堅不可摧的光幕。
海嘯則是他下一步要研究的目標,身處東海之地,每日裡都在跟海洋打交道,不把這招研究出來實在是太虧了。
機緣巧合,他到東極城正好趕上了這場百年難得一見的特大海嘯,此時不研究,更待何時?
任義一邊抵擋撲面而來的巨浪,一邊體悟其中蘊含的意志。
同時他還在透過晶片不斷地記錄收集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