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沒問題!我在外邊一直想你,一直就研究到底該怎麼唱,什麼小曲好聽,我再給你唱個我拿手的好吧。”
“好傢伙,我怎麼會這麼多啊???”候振無語道。
沈常樂道:“這也是本事啊對不對,會的多好事啊。”
“唉行吧行吧,那這再來個什麼節目呢?“候振道。
沈常樂笑了笑道:“這個小曲兒啊好聽,叫《對花》!簡單唱幾句大家聽聽。”
“正月裡來什麼花兒開呀啊,正月裡來迎春花兒開呀啊。”
“迎春哪啊花開呀啊,花開想起我的哥哥呀啊,花開想起我的妹子兒呀啊。”
“哥哥親哥哥!”
“妹妹乾妹妹!”
“七不隆冬咿呀嘿,八不隆冬咿呀嘿。”
一朵一朵蓮花,花開十樣紅啊啊啊~~~”
如果說之前沈常樂唱的太平歌曲《軍樂歌》是整體抒情略有些悽美的感覺,那麼這首二人轉的小帽《對話》就是四個字的評價乾淨、高亢,聽著就是一股子的痛快。
包括之前所唱的所有小曲兒,沈常樂唱的每一種都是每一種小曲兒的風格,而不是沈常樂自己的風格
而這就是《學小曲》或者《列寧在1918》、《學方言》難得的地方和學這個字的精髓所在。
ps:當然如果你是七十二歲還能腆著厚臉,上春晚上去說自己二十多年前就有從來沒有改過詞,誤區眾多,學的一點都不標準,廣東話、粵語不分,旁邊還有個五行缺嫂嫂的搭檔的姜姓曲協主席,身份證號碼是150………………那麼確實說相聲《學方言》也可以特別的簡單。)
首先他的基礎就要比同是四大功課學裡邊《學歌曲》《學電臺》《學外語》要高的多。
《學歌曲》學的別管是經典老歌還是現代流行,那首先肯定都是演員和觀眾平時經常能聽到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再加上歌曲韻律簡單,甚至不用學,只要你嗓子不次,能找到調,平日裡每天聽個兩三遍也就會學了。
至於《學電臺》、《學外語》那就學的更簡單了,o?ho are ?i fine think and ?霓虹語雅蠛蝶、雅蠛蝶、打咩、一庫一庫、八嘎牙路、花姑娘也就得了,都是很簡單的東西,難點主要是在創新包袱上。”
而《學小曲兒》不一樣,光是一個鼓曲就能分出來兩大類京韻大鼓、梅花大鼓、梨花大鼓、鐵片大鼓、含燈大鼓;單絃、京都琴書、河喃墜子、十不閒蓮花落等數百種形式。
再加上二人轉,各種地方戲曲,太平歌詞,每一種的唱腔特點、曲調、甚至詞裡邊透著的方言味都不同。
學唱二人轉你就得高亢有力,充斥著黑土地野性的的豪爽,學唱鼓曲根據流派不同你就得或婉約動人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像不像三分樣,只有學出來你學的小曲兒的精髓,觀眾才會賣賬,要是用吳儂軟語唱一首二人轉,你看看從小聽正經二人轉長大的東三省觀眾抽不抽的死你。
這個跟歌曲不一樣,比如民謠歌手,拿著一把吉他把聲音放低,節奏放慢,他可以把任何一首歌唱成民謠,就算是搖滾也可以。
包括像是歌曲翻唱,實際上也是將原歌曲用自己的技巧,自己舒服的方式唱出來。
最關鍵的是這些你不認真學,平日裡是根本沒人在你耳邊唱的。
這就是為什麼像《學小曲》、《列寧在1918》、《學方言》這樣的相聲在小劇場很少見的原因所在,太難了!
這樣的相聲和《文武雙全》一樣,是有實力,有好嗓子,有充足底蘊的相聲演員才能在舞臺上“炫技”的作品。
而沈常樂就是有這樣的自信。
喜歡追夢德雲從車禍汾河灣開始請大家收藏:()追夢德雲從車禍汾河灣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