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們非常清楚,不可能只靠一艘戰艦守到天荒地老,所以在建造新艦的同時,也在謀求其他出路。
沒辦法,開天級的技術含量太高,這樣的技術差距,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彌補,而失落的亞特戰艦,是極好的補充。
只是這一去需要的時間不會太短,一來一回最少也得好幾年,而且找到了那些戰艦,也不是馬上就能回來,畢竟隔了兩百多萬年,那些戰艦必然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光是修復它們,就需要不短的時間。
徐飛已經做好了拆東牆補西牆的準備,經過細緻的計算,老徐覺得,最低也能帶回三艘戰艦。
對北都來說,花幾年時間換回三艘正版亞特戰艦,絕對是筆大賺特賺的好買賣。
為此,孤峰號攜帶了大批艦員,大量物資還有數量驚人的奈米細胞,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修復戰艦。
北都計劃得非常美好,但實現所有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找到當年那顆行星。
要知道,那已經是二百多萬年前的事,當年那顆行星早就不在原來的位置。
為找到那顆行星,北都抽調大批天文專家,根據孤峰號記錄的資料,進行了反覆的計算,最終得出的結果,是目標已經在天球上執行了一百二十多度,與太陽系的直線距離不下三百光年。
如果目標還在當初的位置,有個三年左右,怎麼也回來了,但三百光年超出了安全範圍,誰也不知道,孤峰號這一去,最終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大佬內部甚至有一種想法,與其把孤峰號派出去,執行這麼一個虛無縹緲的搜尋任務,還不如把戰艦留下守護地球。
等孤峰號把亞特戰艦帶回來了,都好幾年之後了,說不定自產的開天級戰艦已經全面下線,根本用不著亞特戰艦了。
大佬們經過幾次討論,最終還是下了執行這一計劃的決心。
“我們不能只盯著眼前,必須把眼光放長遠,從短期來講,尋找亞特戰艦確實沒多大好處,但是從遠期利益來講,找到這批戰艦利大於弊。”林學棟在會上這樣說。
現如今,北都確實掌握了大量史前技術,可已經掌握的部分,只佔所有史前技術的一小部分,而且弱者優先發展軍事技術,可以說是極度偏科。
如果能再得到幾艘亞特戰艦,多一些研究素材,必定能讓人類的技術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從這個角度來講,孤峰號的出行確有必要,可選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是不是太草率了?
當然不,北都之所以大張旗鼓的送走孤峰號,還有唱空城計的意思,打算試探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隱藏在暗處的敵人引出來。
不管是外域人,還是天狼人。
孤峰號離開後不久,月球又一次傳來好訊息,人造生物腦終於成功,新的開天級戰艦下線有望!
自開啟天號從土星迴來,倪曉菲就一直琢磨這件事——既然鯤鵬號可以製造各種針對性極強的特殊生物,那麼生物腦可不可以造?
正好鯤鵬號基本恢復,倪曉菲馬上著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