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迅速進入遺蹟,但東方白很快發現,巨人遺蹟實在是太大了,僅僅一個房間,就有一個足球場那樣大,兩米出頭的高筒靴、小床那麼大的趿拉板、就連門口那四仰八叉的舊頭盔,擺正了都能當單人帳篷。
東方白不禁感慨,這樣是人類和巨人對上了,還不真成了跳起來打你膝蓋?
三五個人撒進遺蹟,就跟湖裡撒進幾粒沙子沒什麼兩樣,無奈之下,東方白果斷搖人,把一組的戰士們全都叫下來,想想覺得不夠,又從其他組抽調了一批,不知不覺,抽調的人手已經超過半數。
就這還有人不滿意呢,一再要求加入探索隊伍。
這可是巨人的遺蹟,雖然就在冰湖之下,與工作面的距離只有短短一百多米,可想下去看看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可能錯過了這一次,將來就再也找不到親眼目睹的機會。
正好人手不夠,東方白乾脆做了個決定,除少數人看守物資裝置之外,其他人全部拉到遺蹟裡幫忙。
一百多人先把第一個船艙翻了個底朝天,然後開啟起碼三十多公分厚的大門,向基地深處進發……只這一扇金屬門,保守估計就得有十幾噸重。
“簡直就是耗子掉進了米缸!”事後,東方白感慨地形容遺蹟中的收穫。
分散前進的戰士們,很快把各個方向的發現彙報回來,東方白根據反饋資訊繪製了一張遺蹟草圖,並以之為框架,逐步補充缺失,完善細節。
然而遺蹟超乎想象的巨大,整整兩天過去,所有人都在已知區域內轉了幾圈,也只繪製出遺蹟的一角。
東方白不得不重新組織人員,將所有人分成四個部分,首先是材料組,他們的任務是在不破壞支撐結構的前提下拆解遺蹟,提供造艦所必須的材料。
分解材料不需要太高深的微觀結構知識,因此這一組人員最多,整體水平卻比較低。
當然了,只是在穿越組中比較低,放眼全國,哪一個挑出來都差不了。
其次是造艦組,他們全部留在工作面上,材料就位前繼續挖洞,材料就位後立刻著手製造戰艦。
冰洞也不是隨便挖的,必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第一,洞頂的冰層不能太厚,必須保證戰艦建好之後,可以輕鬆撞破冰層。
第二,鑑於戰艦的體積,冰洞裡必須有足夠的支撐結構,否則戰艦還沒造完,冰洞直接塌掉,那可就鬧出笑話了。
第三,必須留出適當的構建空間,方便運送原料。
東方白本來的打算,是幾組人一齊動手,同時挖出三到五個冰下船塢,同時開工造艦。
可眼下的人手太少,只建一艘戰艦都很吃力,根本沒有同時建造兩艘的可能。沒辦法,他只能放棄不切實際的計劃,將所有的力量集中起來。
嗯,造艦組的微觀材料水平就比較高階了,穿越之前,每一個人都是奈米制造業的大拿,如果說東方白是八級工,那麼參與制造戰艦的操作員,最低也是六級起步。
沒這個水平,還是自己主動調材料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