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瞭解情況的或許會對此表示懷疑,僅僅打掉恐人的指揮部,就算戰役的轉折點?這也太輕鬆了吧?恐人就不能重組一個新的指揮部?
理論上,恐人確實可以這麼幹,可實際上,還真就沒法重組。
傀儡恐人高度分化,除了貴族就是奴隸,入侵現代這種髒活,肯定是交給奴隸。
指揮官是高等奴隸,小兵是低階奴隸,二者地位不同,但本質上沒有區別。
然後,所有奴隸中的那身份最高的突然掛了,剩餘的恐人掰掰手指頭數一數,身份次一等的奴隸一大堆,大家身份平等,誰也管不著誰,你說聽你的我就要聽?憑什麼?
別指望恐人奴隸腦子裡有大局觀,他們天生就是貴族手中的武器,從小就被灌輸各種扭曲的觀念,侵略性和攻擊性都強得可怕,指望這樣一群腦子裡都是肌肉的傢伙顧全大局?
你看見誰家老母豬上樹了?
不管怎麼說,各國總算能鬆一口氣,隨後就是全力對付剩餘的恐人,預計整個戰役將持續一個月左右。
兩天之後,鯤鵬號接到指揮中心的命令,由航天中心接過指揮權,以指定速度飛到指定位置,減速落入大氣層。
預定的降落位置在西太平洋某地。
東方白和倪曉菲分享生物戰艦的觸感,在太空的時候,鯤鵬號反饋的感覺是淡淡的清涼,就像夏夜裡一陣涼爽的晚風。
進入大氣層後,兩個人感到迎面吹來的風越來越重,身周的溫度越來越高,感覺就像關進了火力全開的烤箱,那滋味兒,就跟全身都燙熟了似的。
他們倆還只是同步戰艦的感覺,真正承受傷害的其實是鯤鵬號,哪怕它擁有應對高度的機制,表皮在高溫的炙烤下迅速變得焦黑皸裂。
此時此刻,鯤鵬號就是一顆墜落的流星!
不必任何人指揮,戰艦落到適當的高度,自動向氣囊中充氣,膨脹的氣囊不僅為戰艦提供了額外的浮力,增加的體積還加大了空氣的阻力,雙管齊下,共同遏制墜落的速度。
鯤鵬號下墜的衝力高得可怕,氣囊不能,也不敢充滿,提供的浮力非常有限,根本沒法將下墜速度降到安全範圍。
繼續下降一段距離之後,氣囊繼續充氣,本該圓潤的氣囊表面,被下墜帶起的風吹得忽圓忽扁。
氣囊沒有那麼高的強度,忽然從根部撕開幾個血口,空氣大量灌入氣囊,迅速膨脹的囊體上連續破開幾十個窟窿。
東方白和倪曉菲的感覺,就像有一把刀,在兩個人的背上剜了幾十刀。
這個時候,鯤鵬號背上已經不再是那個超大的氣囊,而是一個底邊與戰艦斷續連線的大號減速傘!
那幾十個窟窿,也是氣囊本身的質地不均勻導致的結果。
鯤鵬號的質量擺在那兒呢,下墜衝力那麼高,若是完完整整的減速傘,不止起不到減速的作用,還會因為強度不足,活生生地從鯤鵬號上扯下來。
留下大量孔洞就不一樣了,可以兜住部分氣流起到減速的作用,又不至於承受太多而從戰艦上扯下來。
喜歡白堊紀禁區請大家收藏:()白堊紀禁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