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們從來不缺幽默細胞,根據這種裝甲的特性,給它起了個非常形象的綽號:河豚!
說實話,河豚裝甲的鉸合結構不止複雜,還降低了裝甲的強度,削弱了防禦力,不是一般的雞肋。
任何一個有腦子的特遣隊員,都不會選擇河豚裝甲。
可對特遣三隊來說就不一樣了,生物裝甲本身就是極好的防護,河豚裝甲的首要作用不是增加防護力,而是方便戰士們攜帶各種武器裝備!
軍方對新式裝甲的定位,不是航天服加動力裝甲,而是特遣三隊的專供版單兵戰術系統,相當於在生物裝甲之外加掛一層全覆式多功能防彈衣,完美解決特遣三隊的作戰需要。
眾所周知,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瞭解這一點的設計師們各種放飛自我,在裝甲上設計了大量掛載結構,可以加掛各種重要武器模組,卻不會超過裝甲的負重極限。
什麼導彈巢、火箭巢、佈雷器都是小意思,有個喪心病狂的設計師,甚至把近防炮的思路用在了動力裝甲上,設計了一款裝甲版近防系統。
據說這玩意能以每秒兩萬四千發的超高射速,摧毀距離在八百米之內、速度不超過一點六馬赫的任何飛行目標。
放到月球上,有效摧毀距離立刻增加到五千四百米。
還有幾個研究員湊一起合計合計,設計了一款小型飛行包,透過裝甲內建的微型陀螺儀穩定姿態,可以讓河豚裝甲在月球上自由飛翔。
當然了,只限於低空。
第一次看到河豚裝甲的概念圖,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這特麼是單兵裝甲?
一個作戰分隊分工合作,分別攜帶各種不同的作戰模組,每一個人的作戰能力都不能說特別強,可是所有人綜合起來就不一樣了,那是遠近皆宜攻防一體,簡直就是移動版微型軍火庫!
單從武器裝甲上講,跟一艘小型戰艦多大區別。
軍方把這種搭配方式稱之為極限模式,但極限模式只適用於月球或其他重力偏低的地外天體,若是在地球上……呵呵,只怕還沒開戰,裝甲就先被沉重的武器模組壓垮了。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沒必要把動力裝甲搞的那麼極端。
但特遣三隊目前的假想敵是殘餘的恐人,他們那種近身肉搏的作戰方式,特別適合在狹窄的空間裡戰鬥。
揚長避短是戰勝敵人的不二法寶,不把戰士們武裝到牙齒,拿什麼震懾恐人?
直接穿生物裝甲上月球?恐人再落魄,也會打心眼兒裡看低人類一頭。
看高看低不是重點,關鍵在於那樣的特遣三隊缺乏威懾恐人的能力,這才是北都最在意的東西。
喜歡白堊紀禁區請大家收藏:()白堊紀禁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