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學棟又問:“你覺得,援軍抵達之後,東線需要多久才能拿下蜆港?”
“不好說!”任海生搖頭,“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蜆港,直接把城市從地圖上抹掉最快,一點點佔下來可就慢了。”
從本心上說,任海生更願意把蜆港抹掉,如此一來不僅解決了大批敵人,還能節省不少時間和精力,不管怎麼看都是最划算的做法。
但部隊在蜆港外圍找到了倖存者,也就是說,蜆港內還有更多幸存者,這種時候可就不好開地圖炮了。
也許有些人會說,不過是猴子,死的越多越好,怕什麼?
話是好說,可事不是這麼做的,就算不考慮難民營裡的猴子怎麼樣,也得稍微顧忌一下北都的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必須考慮戰士們的心理承受力。
這不是危言聳聽,自打南下叢集發起進攻,各個方向的訊息就陸續傳回北都,其中的部分訊息引起了指揮中心的高度重視。
比如,南下叢集中線報告,其先頭部隊進入一座小城,發現這裡空無一人。
本以為當地人都逃出去了,哪成想深入城區後發現大量人類遺骸。
那些破碎的、折斷的、殘缺的骨頭堆積在一起,倚靠著路邊的牆壁,堆得比人還高。
幾隻野狗在骨堆裡鑽來鑽去,不知道啃過多少人的骨頭。
一些屍體上還殘留著皮肉組織,蒼蠅在骨堆中飛來飛去,沖天的臭氣更是中人慾嘔。
面對這一幕,戰士們全都驚呆了。
除非是沒有任何感情的木頭,否則,任何人看到這樣的慘景,內心深處都會有所觸動。
隨行的政工軍官馬上進行干預,從各個角度開始戰士們的情緒,比如擋不住敵人,國內的同胞也有同樣的遭遇;我們的行動,就是為了不再出現同樣的慘劇等等。
很多人下定了消滅敵人的決心,但也有很多人出現了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做噩夢更是普遍現象。
是我們的戰士心理承受力差嗎?
當然不是,戰士們的表現已經很好了,雖然被這樣的慘景驚呆,但大家很快就回過神來,在極度的不適中堅持完成任務,直到撤出城外,才放棄掩飾自身的不適。
軍人首先是人,有人的七情六慾,他們只是肩負著更多的責任。
脫下一身軍裝,那些在戰場上與敵人浴血廝殺的戰士們,也只不過是年紀稍大一點的孩子。
誠然,很多人都在電影中看過類似的場景,可電影的真實度畢竟有限,無法和親眼所見帶來的視覺衝擊相提並論,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正因如此,軍方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必須把戰士們的承受能力考慮進去,而不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喜歡白堊紀禁區請大家收藏:()白堊紀禁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