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是北都選定的深海一號所在地。
似乎,深海基地沒什麼可保密的,就是讓其他國家知道,沒這份設計製造的本事,也搞不出同樣的基地。
問題是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紅眼病,大夥都沒有的時候相安無事,可北都有而其他勢力連邊都摸不著,某些人的忌妒心上來了,恨不得當場原地爆炸——他們造不出深海基地,但絕對有能力給北都添堵,所以,最好還是別讓他們知道。
帶著十幾個超大號累贅,鯤鵬號就像一隻背上扎滿果子的刺蝟,雖然艙段自帶浮力,可還是非常影響生物戰艦的速度,直到六個小時後,才終於返回預定地點。
將多餘的艙段小心地放在海底,鯤鵬號只帶一號艙遊向幾公里外的熱液區,按照安裝圖紙找好方位,反覆核對幾次之後,才慢慢把一號艙安置在熱液區上。
從一開始,一號艙就是按這個熱液區的情況設計的,艙體上的每一個支撐柱,都處於熱液噴口之間,而正對熱液噴口的艙體,全都是集熱裝置。
所以,一號艙的安放不能出任何問題,必須按設計方案准確放置。
也就是有生物戰艦,否則很難將一號艙準確放置到預定位置。
接下來是二、三號艙,各佔據熱液區的一小片區域,三個艙段共同組成深海一號基地的動力艙,為即將建成的基地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
其餘艙段都以動力艙為中心,環形分佈在熱液區外圍。
東方白按順序將航段一一擺放到位,因為設計合理,所有艙段的介面全部正對。
直到這時,生物戰艦才取出密封裝置,將艙段之間的介面一一封死。
這也是個技術活!
密封裝置本身沒什麼特殊,只是一些中空的半球,將它們按編號卡在對應的位置,就能將連線艙段的通道包裹於內!
這玩意沒什麼密封結構,純粹就是以超高的加工水平製造而成,因此安裝的位置和角度都不能有半點錯漏,必須嚴絲合縫卡進凹槽。
最後,抽出半球中的海水,強大的水壓就會將兩個半球死死壓在一起,除非向球內注水平衡壓力,否則就是生物戰艦,也甭想把兩個連線起來的艙段拽開。
畢竟,海底的水壓在那兒擺著,這玩意比什麼密封手段都好用。
當然了,北都也不敢指望一層密封球就能保證安全,等工作人員入駐基地之後,還要對艙口進行必要的修整,換上自動密封門。
顧名思義,這東西本質上還是水密門,沒有水的時候,像綻放的花朵一樣展開,一旦密封球破損海水漫灌,開啟的門瓣就會在水壓的作用下迅速合攏,形成足以承受超高水下的密封結構。
這種水密門沒有任何動力結構,全靠水壓活動,水來的越快,封閉的速度就越快,最大限度保證深海基地的安全。
安放艙段很簡單,安裝密封球也沒費什麼勁兒,倒抽取其中的海水倒是費了不少時間,等最後一個密封球安裝完成,已經是幾個小時後的事了。
也許是為了測試設計成果,事先準備的生物結構壓根兒就沒用在這裡,整個基地都是科技結構。
隨後鯤鵬號返回海面,將首批工作人員送進基地,並守在基地之外防止意外,直到三天之後,基地一切正常,才把剩餘的人員送進基地。
至此,深海一號基地進入試執行階段。
喜歡白堊紀禁區請大家收藏:()白堊紀禁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