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任總這件東西我卻看不太明白了,”
曲知農面露狐疑,一指那件似碗非碗,似茶杯非茶杯的東西:
“這件青花瓷無論從哪方面看都像是龍泉窯的東西,年代應該也不會太久遠,”
“曲會長好眼力,連手都沒有過,就斷得出年代窯口。”任平插嘴道。
“那也沒什麼,”
曲知農搖頭失笑:“可是這器型卻極為特殊,有些不倫不類,恕曲某眼拙,認不出來。”
當二人說話的時候,其餘眾商戶自也在苦思冥想,有的還在低聲議論,但和曲知農一樣,也是認不出。
尤正興細瞄了幾眼:“這古怪東西是個茶碗?”
“不是。”
“那是蓋罐。”
“也不是。”
“那是什麼,總不能是個香爐吧?”
他冷哼一聲,一副你要賣關子到什麼時候的不耐煩表情。
任平倒不是為了賣關子,而是非得如此,才能起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當下笑了笑:“這東西沒放對位置,難怪各位看不出來。”
說著將瓷碗上的那個蓋子倒過來,翻放在上面。
奇怪的是,這蓋子的口徑似乎與瓷碗的一致,不多不少,二者的外延剛好緊緊貼合在一起,就好像本身就是這麼設計似的。
蓋子的內面也不是想象中的白釉,而是與瓷碗外壁一樣的青花紋飾,顯然,它原本就該這麼放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古怪的器型,在常人看來匪夷所思,但在場眾人不同,任平將那蓋子一翻過來,露出內裡的青花時,眾人就都猜到它的來歷了。
“諸葛碗!”
本能地,尤正興在第一時間發出驚呼,雖然緊接著意識到不妥,卻已來不及。
曲知農等人也是驚喜交加,當即就有人將那蓋子又拿起放下、拿起放下,重複了好多次,確認尺寸貼合,本就應該倒放。
蓋子內裡的青花紋飾也與瓷碗外壁完全對照得上,看起來渾然一體。
更關鍵的是,原來那件瓷碗底部有一個拇指大小的圓孔,放在桌面上時毫無破綻,翻起來才能發現。
這也就證明了上面那個蓋子才是這件瓷器的主體盛放部分,否則單憑這個瓷碗,別說吃飯了,喝粥都不行。
“這是諸葛碗沒錯,上下兩層,中間夾空,下層有孔洞與夾空層相通,上層宛如碗蓋,其實才是瓷器的主體部分!”
“不錯,兩層的青花圖紋也對應得上,本來我還覺得那下層的紋飾不大對頭,明顯空了一部分,原來是在這裡連著的。”
“這種形制的瓷器可不多見,據說最早發現的是出自北宋龍泉窯,之後的元明龍泉窯口雖然也有產出,但現如今市面上也不多了,至於價值嘛……”
經過眾人確認,這件東西是諸葛碗無疑,巧合的是,也是出自明末清初的龍泉窯,與尤正興的那件雙耳瓶稱得上是“同窯”。
不過,二者的價值就不可同日而語,且不論一個是純釉瓷,另一個是更加精美的青花,單器型的珍稀度這一項,諸葛碗就遠勝。
一旁的葉詩韻自是沒見過這麼稀奇古怪的瓷器,連聽都沒聽過,當下忍不住開口詢問。
任平笑了笑:“諸葛碗,你只從三個字上想,首先想到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