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從康熙朝開始,清廷建立了“密摺奏事”制度,康熙命令特別親信的臣子專摺奏聞,專折不透過原先制度下的通政使司審閱就可直接奏呈皇帝,當時所奏之事內容主要是涉及各地糧價、雨水、收成、民間輿論、官員的清廉和貪汙。
而這“密摺奏事”也就這麼延續下來了,清zhengfu並沒有任何專職負責收集情報的機構,朝廷的六部就各自承擔的相關責任,並且報告各自相關的情況,而這“密摺奏事”可以說是內廷獲得訊息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滿清刑法嚴酷的雍正年間,更是允許官員風聞奏事,也就是憑著道聽途說就能奏報皇帝,這訊息的準確xing可謂是糟糕之第564章南洋體系的一大步極,而雍正皇帝手上,滿清倒是有了第一個準情報組織——粘竿處,這奇怪的名字,其實倒是恰如其分的說明了這個組織的由來。
所謂粘竿處,就是拿著上面有粘xing網兜的杆子替雍正皇帝粘那擾人清夢的知了,而這批人自然是整ri跟隨皇帝,以至於後來順帶成了替皇帝打聽民間訊息、收集朝廷內幕的準特務組織……當然,皇權之下這些個幹情報的,知道的太多了,自然沒有什麼好結果,後來也被雍正皇帝找了個由頭全都滅了。
所以,世鐸看到這份讓慈禧看了又看的摺子,心中也是一驚,不過卻不敢開口詢問,那眼角瞟旁邊這陣子正紅火著的內廷侍衛大臣納同。這位卻也是一副正在苦惱面孔……莫非太后又頒下什麼難辦的差事了?
正在他胡思亂想之時,坐在軟榻上的慈禧開口了,卻不是跟他說,“納同,這密摺我讓你去通政使司勘驗,你可去查驗過了?”
通政使司是替皇帝預處理奏章的地方,慈禧自然是讓納同去核驗下這密摺送奏之人,不過這舉動卻讓世第564章南洋體系的一大步鐸頗感疑惑,要知道,按照大清律。向皇帝呈送的密摺是必須署名的,難道這摺子竟然是匿名的?若是匿名的摺子,那可信度就大減了,一般不會直接呈送的。
納同的回答卻否定了他的猜測,“稟太后,奴才去通政司問過了前ri輪值的長史,確認這摺子確實是監督院給事中安蘭泰差人送來的,這筆跡、封貼我都驗過了。沒有問題!”
世鐸一聽,原來是監督院給事中安蘭泰遞的密摺,這安蘭泰也是鐵桿的後黨,也不知道從那裡打聽了訊息,盡然搞得這麼神神叨叨的,要用密摺呈送。他往ri裡與這位並無太多交集,畢竟身份上相差甚多,不過卻知道這位往ri可是個碌碌無能之輩。
慈禧聽了納同的回答,倒是十分信任這位新進竄起的後黨新銳,指指世鐸說道:“納同。你向禮親王把這事情說說,這事情,我看牽扯可不小,你要說詳細點!”
世鐸也是一臉的驚訝表情,什麼事情竟然說的如此嚴重,自然靜心下來聽納同解釋。這一聽,卻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
前ri,監督院給事中安蘭泰忽然向通政使司遞了一份密摺,通政司負責處置的長史原本也未完全放心上,畢竟每ri抵到衙門的密摺,十份八份總歸是有的,不過一年半載未必有一份是要案,不過倒是把這份放在了第一份的位置。到了下午這才呈送進宮。
慈禧每ri翻閱密摺一向很勤快的,這一看,卻也是嚇了一跳,安蘭泰密奏,查翁同龢等人與步師前軍統領熊大光勾結,實則是圖謀謀逆,又探知左軍統領新築與熊大光關係密切,已經與翁同龢等人勾結,恐密謀不利於太后的行動。摺子中還言辭肯定的斷定,據說內廷侍衛也有人牽扯其中,所以肯定太后立刻下旨嚴查此事。
慈禧自從刺殺案之後對於自己的安全更是謹慎了幾分,看到這安蘭泰的摺子自然俺暗暗心驚,摺子中提到熊大光的事情,自己已經下令嚴辦了,熊大光不是正押在刑部大牢嘛!只是這左軍統領新築,這位平ri裡倒是個聽話的角se,可沒聽說過有什麼出格的舉動,怎麼會去和翁同龢攪合在一起了?
不過,現在的慈禧,早已經是疑心病甚重,這種訊息聽到她耳朵裡,早就上心了,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這些個軍中的將領,還真是不好捉摸,一個個都是些貪財好se之徒,說不準真是被人收買了……至於誰收買的,她心中早就暗下定論了。
昨ri看到摺子,因為時間已經晚了,所以他讓納同今天一早就去和安蘭泰在詳細瞭解下,到底他手上掌握了什麼訊息,慈禧一定下定決心,若是訊息確鑿,她可沒打算心慈手軟!
只是,事情的發展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納同倒是挺賣力的天不亮就是見安蘭泰了,這安蘭泰竟然在家中自縊而死……這顯然不是什麼畏罪自殺,很顯然是安蘭泰真的瞭解了一些不該瞭解的訊息!納同雖然沒什麼偵探能力,不過也立刻認定了這一點!
安蘭泰之死,立刻讓慈禧感到迫在眉睫的危險,現在對於這種事情,她都已經到了神經過敏的地步,所以她感到必須有所行動,這才立刻派人一早就把世鐸叫來,在她看來,這京師的情況已經到了異常危機的時刻,要對付她的人,可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納同被叫來後,也是被慈禧數落了一通,這種重要的訊息,為何他最近竟然毫不知情,當下下旨,讓納同調集侍衛立刻嚴查,而同時調她信任的鑲黃旗統領朗寧加強紫禁城戒備。
而對於安蘭泰摺子中提到的左軍統領新築,世鐸倒是提議先派內廷侍衛去調查一下,再做定奪,畢竟這左軍統領是京師四大軍之一。已經把前軍統領熊大光下了刑部大牢,這再動其他高階武官,恐怕影響太大。
畢竟熊大光下獄只不過是抓了寫雞毛蒜皮的罪責,這些罪責套在其他軍官身上哪一樣是套不上的呢?
不過慈禧在考慮片刻後就否決了世鐸的意見,在她看來,下手就必須乾淨利落,絕對不能留下後患,當初殺顧命八大臣的時候,她可是絲毫沒給對方留下反擊的機會……這一次也是一樣的!
她立刻下旨,也不透過刑部下文了。直接命令內廷侍衛大臣納同帶人去把左軍統領新築拿了下獄,為了防止京師左軍發生變故,這一次,她更是乾脆利落的下令內廷侍衛將左軍的副都統、參領、翼長統統都先扣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