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大佬討論了一番,這等對外事務,要辦妥貼那可真是個技術活,和英國人開仗,那是萬萬不能,這一開仗就要銀子,而且是天文數字的銀子,中法戰事才打了多久,就耗費白銀近兩千萬兩,若是有那兩千萬兩……太后寧願修園子,也不會同意拿去養那些兵頭。
而且現在一旦涉及銀子的話題,宮裡面必然不喜,禮親王可是清楚的很,那三海子工程得要多少銀子,就是醇親王那麼大能耐、那麼大手筆,這才幾個月,都愁白了不少頭髮,還不就為了這修園子的款子嘛。
所以,花銀子打仗的事情萬萬不可……但是,不想打仗的想法卻又是一個要了命的主意第524章京師的對策,若是自己定下調調,因為沒銀子,所以堅決不為藩屬國開戰,那估摸著明後天就是自己這個首席軍機大臣回家養老的ri子了,自家爬上這位子那得要多大的機緣啊,那是豁出命也不能給丟了的。
世鐸眼睛看看下面幾位,這裡可都是didu裡出了名的能人、智囊,唯一遺憾的是,左大學士據說身體不適,跑去暖和的南方養病了,要不然這位左大學士的意見絕對是有重要參考價值的。
“諸位同僚,此事你們看如何處置?”世鐸四平八穩的做好了,一臉憂國憂民的表情,“剛才王章京已經找到了上個月緬甸王西保送來的國書了,當時候可沒英國啥事啊,怎麼英國人這就出兵攻打了?”
談到出兵,眾人自然心知肚明。這話題誰都不能先提,否則那可就是跟宮裡面過不去了,不過幾個人眼光可就盯上了一旁雙眼朝天的孫毓汶。這大清不管是要出兵還是要和洋人談判,天津衛的那位大佬可是不二之選。
孫毓汶一看眾人盯上自己,眼珠子轉了轉,他可是七竅玲瓏之輩,第524章京師的對策立刻先開口說道:“王爺,我看此時切不可隨意開戰,畢竟這國書只是緬甸王西保一家之詞,當與英國人溝通後方能決定我們的對策……”
“孫大人,這國書可是南洋大臣秦鎧加急拍發而來。在電報後附言,緬甸之局糜爛更甚於想象,我等軍機處在此時刻,不當機立斷,反而要去找入侵我大清藩屬的英國人打聽情報,這未免太搞笑了。若不能迅速作出決策,恐怕就要錯失機會了!”
聽到孫毓汶的推托之詞。旁邊的刑部尚書許庚身第一個開口責問起來,這北洋jing兵強將,更有水師護衛。現在大清的藩屬國出現了問題,自然需要有人來主持此事,現在看起來,淮軍方面可是沒有這心思的……
孫毓汶是慈禧面前的紅人,不過卻也不敢和這資歷深厚的許庚身硬頂。他微微一笑,“徐大人,這緬甸可不也屬南洋嘛,我看由南洋大臣秦鎧出面來處置,倒是十分的合適?”
沒想到這話一出,上首的世鐸開口了,“南洋水師現在就兩條船,秦總督早上摺子了,他們要去緬甸,得從英國人控制的馬來亞過去,這不是自投羅網嘛!”他早拿了潘博盛為這事情送的敬儀,秦大總督說的明白,南洋水師大半裁撤,根本不可能出兵。
世鐸看了看孫毓汶,這位與李中堂關係密切,他的託詞自然代表著那邊的意思,幾位軍機大臣談到出兵問題上,都是指南打北,根本不談重點,只是一口認定必須先聽掌兵的大臣之意,在討論了一個多時辰後,還是兵部尚書王文韶提了個算是有些內容的點子。
王文韶直言這緬甸國山高路遠,遠甚於越南,即便是向出兵,沒有數月的籌劃根本不可能,所以提議立刻照會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爵士,既然無法立刻出兵,但是表個態卻是必須的,必須讓英國人認可緬甸是大清藩屬的事實,這樣的話,英國或許會有所顧忌。
這意見中規中矩,可謂是四平八穩之策,向英國人提出公開的問責,既可以表明態度,免得被人非議,而若是情況有變,到時候在進行應對也不遲,說白了,這藩屬國緬甸的得失,對於禮親王世鐸來說,根本無關緊要,這樣的觀點自然也是京城裡權貴們的看法。
而唯一感到麻煩的不過是這朝堂上那些清流、御史臺的廢話,只要不落下把柄,這些只會誇誇而談的傢伙也就沒折了,擺平這些非議,那就是萬事大吉……更重要的是,現在絕對不是再支出軍費的時候了!
而與英國公使的正式會商,這事情卻不出意料的落到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中堂身上,誰讓他和英國人關係密切呢!
beijing東交民巷英國使館內,威妥瑪爵士正一頭鬱悶的秘密召見負責情報和聯絡工作的馬喬少校,這兩天裡接連線到清國南洋大臣秦鎧、軍機處、北洋大臣李中堂的公文,要求英國方面對於在緬甸的軍事行動作出合適的解釋。
他之前拍發給印度總督布萊克伍德的電報,至今任然沒有詳細的回覆,而馬喬少校此刻剛剛接收到的電報,倒是讓他略感欣慰,英國第七遠征軍12個旅團沿著伊洛瓦底江一路南下,已經攻克包括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在內的7座沿河重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這次對上緬甸地區的進攻,完全取得了遠征軍司令瓦羅意少將的作戰目的,貢榜王朝根本未曾料到英軍的進攻如此迅速,在喪失了一直王室近衛軍後,整個南方的防線支離破碎。
沿著伊洛瓦底江的進攻中,英隊已經在短短十幾天內幾乎是兵不血刃的招降大多數城市,而重鎮曼德勒也只是進行了幾輪炮擊後,即告投降。
貢榜王朝如此不堪一擊,甚至都有些出乎威妥瑪爵士的意料,不過這問題。馬喬少校顯然更具專業xing,他向威妥瑪爵士介紹了緬甸貢榜王朝軍隊的體制,緬甸人的軍隊除了駐紮在幾重鎮中外。大部分的兵力散佈在仰光和與之相鄰的暹羅國地界上。
而要調動這些兵力,以緬甸人送信的效率,至少要一個月左右,而這些軍隊奉命調撥又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因為緬甸和暹羅國接壤的地區都是山區夾雜著平原的地帶,根本沒有鐵路的緬甸人,只能靠原始的運輸工具,軍隊的行進速度只能以蝸牛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