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搶了鄧世昌的駕駛員
邵友濂一聽這話,倒是臉se一訝,想了想說道:“孫大人,這事原無不可,只是……”<en外看到那個背影是誰,卻是北洋的財神盛宣懷是也,自己上回替秦鎧去平息棉布生意的麻煩,給這位北洋年輕的督辦可送了一大筆銀子!
“孫大人,方才你也看到了吧,盛宣懷盛大人來過了,他倒是沒確認要這批學童,只是說他們天津水師和招商局缺些能用得上的人手,讓我留意有沒有合適的……”
孫復也是一鬱悶,自己就晚來了這麼片刻,就多一樁麻煩事,這盛宣懷既然來要人了,想來這上海道臺衙en不可能不給些人手的,拿起茶杯喝了口茶,藉機略一思考,倒是有了個辦法,哈哈笑道:“邵大人,這倒是給你添uan了嘛!不知道北洋那邊要什麼型別的人?要多少呢?”
“要些個水手,人數……這個倒是沒明言!想來少了也不好辦!孫大人有什麼建議嘛?”邵友濂自然很明銳的嗅到了其中的利益,立刻說話都來了jing神。
孫復一聽這話由頭,就知道這邵友濂已經生了撈好處的心思,不過秦大人早說了,hua錢是必須的,這大清官場上沒有不hua錢能辦事的地方,心中嘿嘿一笑,還說的真對,“邵大人,你看這般處置如何,您幫我從外面募集15個水手,另外跟盛大人回個話,就說這學童裡沒學船舶的,您給另外找了些……”<en的官員到底是知情知趣啊,這招募15個船員,安家費、預支薪水還有雜七雜八費用算算,報個三五十兩不是問題,回頭給盛宣懷那裡送三五個過去頂了天啦,這可是實打實的好處,當下也滿口應下。<o出一封東西遞了過去,“邵大人,聽說後面還有兩批學童岸吧,可否一併撥給我馬尾船政!這事丁大人的一點意思,事成後,還有再另外感謝!”
邵友濂收了東西,也光明正大的開啟了看看,是阜康銀號的銀票500兩,心中暗喜,臉上卻不u聲se,“那可多謝丁大人了,這點小事不成問題,若是盛大人還來要人,我依舊這般回答他就是了!”
孫復拱手謝過,接過簽好的文書,由韓師爺帶著去“求知學院”領人。這麼一大群人一時間還沒有地方安置,秦鎧讓先安置在同一家飯店裡,從學院裡充滿黴味的舊屋一下子搬到這正兒八經的飯店,對於這些學童顯然是變化太大了點,當天晚上的伙食也是飯店的標準,吃上了正兒八經的圓桌面,對於這些出身普通人家的學童來說那可是大享受。<en裡任務的全面達成,秦鎧下午在胡大掌櫃家老老實實做了一下午的聽眾,胡雪巖提出了一大套的振興中國絲綢工業的大方略,這其中倒也沒涉及到生絲的收購問題,不過不說不代表不做。
秦鎧婉轉的提出了目前可能遭遇到的問題,包括他所知道的後世代胡雪巖遭遇到的戰爭阻斷外貿通道、外資銀行掐斷資金鍊,還有就是歐洲、印度可能的生絲大豐收,不過老胡同志還是鬥志高漲,一心要和洋鬼子鬥一鬥法!
讓秦鎧更鬱悶的是,目前提供胡雪巖如此鬥志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前一年和小ri本的棉布價格rou搏戰,那一戰耗時三個月有餘,不過阜康銀號始終步步領先,一步步把小ri本bi上了絕路,現在胡筒子可謂信心爆棚!
而對於秦鎧提到了幾種可能xing,胡雪巖這老頭還真是腦袋靈活,立刻琢磨出應對辦法,一一化解,而且這些辦法也切實可行,下面作陪的那些個阜康的大小掌櫃也都頻頻點頭,咱胡大掌櫃可是寶刀不老啊……
秦鎧鬱悶的收回了自己的假設,他不是神仙,不能直白的告訴老胡,這些災難xing的情況或許是一併發生,而且還後更糟糕的情況跟在後面呢……
迴轉飯店他的第一件事情,倒也沒去見兩位還處在成長階段的歷史大人物,而是把李東來找來了,先是對他這段時間的卓越表現好好的肯定了一把,同時允諾他兩個位置,一是ri後作為馬尾商業體系在長江以北的代理人,二是到海外的歐洲或者美利堅開拓新商業基地的挑戰xing工作。
李東來考慮了一分鐘,他現在是有家有業,家中還有個小乖乖nv,決定還是留在上海,總管馬尾商業體系在華東的發展。
對此,秦鎧自然完全同意,另外他特別關照了一件事,讓李東來時刻注意阜康銀號在上海的生絲生意,對於其中的隱憂,他也直言告之,一旦情況發生,務必第一時間通報到馬尾船政。
詹天佑、唐紹儀兩人用過晚飯後,十分興奮的回到客房,他們睡的是四人一間的套間,同屋的是詹天佑的耶魯大學同學陳金揆、麻省理工的黃祖蓮,入住的揚子飯店在寸土寸金的外灘也算是頗為高檔的飯店了,站在視窗,已然能看到黃浦江上來往的外國兵艦和巨大的外國貨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少川,今ri之事,真是恍若一夢啊!”詹天佑頗有感慨的說道。
“夢什麼夢啊,那是遇上貴人了!眷誠兄,我已經基本肯定了這一點!真是讓我還琢磨不透的是,這位貴人看中了我們那一點,你看到今天申報上醜化我們的那篇文章了嘛?”唐紹儀抓抓腦袋,一臉沉思者的表情。
陳金揆、黃祖蓮兩人年紀略小兩歲,不過想法沒唐紹儀那麼複雜,一臉奇怪的表情問道:“《申報》為啥要醜化我們啊,我們不過是些派出去讀書的學子……”
“說你們兩個腦子簡單吧,”唐紹儀鼻子裡噴了噴氣,發出不屑的聲音,拿起一份從大廳裡揩油帶回來的申報,讀到:“國家不惜經費之浩繁,譴諸學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後不知自好,中國第一次出洋並無故家世族,鉅商大賈之子弟,其應募而來者類多椎魯之子,流品殊雜,此等人何足以與言西學,何足以與言水師兵法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