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的這些時日裡,因著周安信服了尹墨尋,便由著他的意思,領著他去城內四處看看。
他帶來的人當中有八位醫者,也領著他們去給災民們看病。
尹墨尋在東祁百姓中的聲望是極高的,災民見他親自前來,不由得心生感激,對出來巡視一番的他叩頭拜謝一番。
且說尹墨尋見到城內熙熙攘攘的災民,身著破舊的冬衣成群結隊的在城中,與本是城中的人並沒有多大的衝突,不由得欽佩周安的管理。
只是在看到許多老人小孩病態盡顯,奄奄一息,有些人正在祭奠死去的幼兒或是家人親友,他不免心酸難忍,痛心疾首。
如此淒涼慘狀,那些官員怎能狠心棄民於不顧啊。
尹墨尋每日便會早出晚歸,在城中照顧災民,幫他們分發稀粥與一些菜湯。
就是尹墨尋這樣的舉動,在不知不覺之間更是給百姓們帶來了活力,讓他們看到了生存下來的希望,對尹墨尋的敬意不禁又提了幾分,皆道尹墨尋是活菩薩。
又經過了月餘的等候,眼見著糧食就快用盡了,而救濟糧還未送達,災民們不禁不安起來。
周安雖心中不安,但仍是相信尹墨尋的,兩人每日皆是頂著寒風到城門上等候,一等便是一天,而這一日也不列外。
“大人,大人,送糧食來了,送糧食來了。”
城樓下一瘦小腿腳十分利索之人騎著瘦弱的馬從城外跑回,一邊呼喊著著這令人振奮人心的訊息。
眾人一聽,皆是朝城門擁簇而去,扎堆在城門口,往遠處望去,看到了遠處往這邊而來的一團黑,愈來愈近,車馬行軍漸漸顯形,眾人不禁熱淚盈眶,直呼“聖上萬歲”。
這是從南洛用數百匹旭陽寶馬換來的緩災之糧,眾人的信心又重新拾了回來,相信朝廷定會救他們的。
之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尹墨尋並沒有跟著這批人馬回祁臨城,而是留下來與他們一同尋法熬到明年能耕種之時。
接下來,更令眾人出乎意料的是,在二月初之時,他的夫人穆秋與長子尹胥曄領著鏢隊押送著更多的糧食與種子來到沂州城賑災。
災民們得知這是尹丞相一家不由得全都跪倒一片拜謝他們的救命之恩。他們帶來的一種叫甘黍薯的東西拯救了他們,還帶來了一種新作物供他們種植,讓他們在往後的日子裡也能抵抗天災。
而就是這批甘黍薯的到來,也是開啟了尹墨尋等人回祁臨城之始。
這日,尹墨尋一家與周安及與周安共事的幾人聚集在州府的宅子的大廳裡議事。
“既然賑災已無後顧之憂,那我們便會盡快趕回祁臨城。”尹墨尋對著眾人道。
周安此時內心感慨萬分,卻不知該當如何。
“你們若是無處可去,可還願參軍,保家衛國?”
尹墨尋是欣賞他們的,在這人人自危的狀況裡,有膽識,有勇氣,這豈不是軍中人才?
眾人皆是面面相覷,面露難色,最後皆是看向周安。
周安對他們來說是他們的大哥,他去哪裡他們就跟隨到哪裡。他們有的無親無故,無家可歸;有的是家人因旱災而亡,亦不知如何。
周安對上尹墨尋那帶著笑意的雙眸,說道:“不瞞丞相,我們兄弟幾人兩年前剛從軍中出來。那軍中之人亦是不可輕信。在徵軍之時那徵軍之人曾與我們說過定會給我們發放餉銀,保證我們每日餐食的。且不說這餉銀,單論這吃食也是過分得很,皆是那些頭頭吃剩的,或是有些發黴的米給我們做粥飯。時常指使我們做些無用之事,連操練也散漫不堪。我們時常被他們拿來撒氣,不服他們還要被關起來餓上兩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