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有機會,陳然也不介意在自己的榮耀薄上多一枚奧運金牌。
但是這絕不是他的全部。
……
當浩浩蕩蕩的華夏代表團乘坐專機返回燕京時,陳然也是第一次和整個團隊一起行動。
之前前往雅典時,他是獨自備戰,獨自前往,並未和大部隊一起行動。
這一次,為了不給大家落下自己特立獨行又耍大牌的樣子,哪怕是坐經濟艙也是選擇和大家一起回國,沒有絲毫的架子。
網球是一項孤獨的運動,所以陳然很享受和其他運動健兒在一起的時光。
大家都是運動員,性格爽快,而且又沒利益衝突,在一起完全可以暢所欲言,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像娛樂圈裡的各種小心思,三個人可以拉四個群。
和陳然坐在一起的運動員是國乒的王勵勤。
按道理,他是世界男單一號,也是奧運金牌的最大熱門。
可王勵勤在本屆奧運裡的運氣比孔令輝還糟糕。
先是男雙搭檔賽前受傷,讓他不得不放棄男雙比賽。
然後最有機會的男單比賽,王勵勤在半決賽裡輸給了王皓之後,只能拿到一枚如同雞肋一般的銅牌,而後者也丟失了乒乓球裡含金量最重的男單金牌。
看著王勵勤一臉鬱悶的樣子,陳然心中嘀咕著:領導把我們兩人安排一起,是希望我安慰他嗎?
畢竟一個是tennis的世界第一,一個是table tennis的世界第一。
可能領導以為這會讓他們兩人會有共同語言?
可是我不懂怎麼安慰人啊!
陳然和王勵勤隨便閒聊著幾句,不過總體而言,對方還是情緒比較低落。
“四年以後還有機會啊。”陳然真的想不到其他安慰語言了。
“四年之後我都30歲了,看來這輩子和奧運會金牌是無緣了,何況我們國乒的內部競爭非常激烈。”王勵勤有些悲觀地嘆氣著,“不過你那時候才22歲,金牌八九不離十。”
“你太樂觀了,四年變數太大了,而且網球比賽太多了,誰能保證自己屆時的身體健康狀況呢?”
陳然的原則很簡單,他不會輕易許下這些承諾。
這時候,坐在前排的劉翔轉過頭說道:“我有信心,我相信在四年之後一定可以拿出更好的表現。”
21歲的他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和樂觀。
小夥子,別樂觀。
四年之後,你會遇到一個非常厲害的勁敵,哪怕你沒有受傷也未必是他的對手。
那個古巴人叫什麼名字來著?陳然一時半會也記不起來了。
不過畢竟是年輕人,沒經歷過風雨是不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陳然現在去提醒他多半也沒鳥用。
“你這是在跟女朋友發資訊?”
陳然發現身旁的王勵勤一直在打字發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