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陳然曾經無數次假設過,如果三巨頭是華夏人,當他們孜孜不倦地拿了一個又一個大滿貫時,華夏球迷對此是什麼反應。
興奮不已,又或者開始麻木。
但這種假設永遠只是假設,因為即使在2023年,華夏網球的整體水平還是處於較為落後的階段。
尤其是對於男子網球而言,別說大滿貫和年終了,哪怕是一個大師賽冠軍都是那麼遙不可及,所以吳易昺一個區區ATP250冠軍,能上好幾天的頭條。
但在這個時空,陳然不僅拿到了三座大滿貫,還在一年之內斬獲五座大師賽冠軍,打破了原先桑普拉斯打破的記錄。
華夏的球迷們,或許會對陳然帶來的一次又一次勝利開始習以為常。
澳網冠軍的反響的確很大,在網路上也有很高的熱度和討論度,但陳然也敏感地意識到了,站在華夏官方的層面,其實是有意識在降溫。
一個原因是華夏體育的戰略本來就是圍繞奧運會而展開,哪怕被譽為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體育局方面也將其丟給社會自生自滅,當然權力依然握在手裡。
甚至在他們眼裡,世界盃的重要性都比不上燕京奧運的國奧隊。
另外,今年的首屆中超還為區區雅典奧運會男足預選賽讓步而延期。
當然,這沒什麼好斥責的,華夏體育局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奧運戰略。
沒有了奧運戰略,這個部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會大幅度減少。
這就像美國的所有體育職業聯盟,他們一切都是為了商業,為了賺錢。
國情不同,導致最終的目標也不同。
“官方在降溫!”
“雖然沒有明說,但對方的意思很明瞭了。在澳網之後,雖然這一年還剩下三個大滿貫賽事,但官方層面還是希望自己以雅典奧運會為重。”
或許站在他們的角度,三個大滿貫或者是四個大滿貫,已經意義不大了。
至於這是否是官方層面的想法,陳然也不確定,畢竟他沒有任何經驗。
前世的三巨頭都不是華夏人,而李娜本身只有兩個大滿貫。
更為關鍵的是,李娜所處的時代環境和陳然截然不同。
那是後燕京奧運時代,人們的觀念和思想已經有了一些轉變,華夏民眾也更希望自己國家的運動員可以在世界熱門的運動裡有競爭力。
但事實是,足球和籃球越來越差,而網球也是不溫不火,於是一切又回到了奧運會摘金奪銀這個軌道當中。
華夏的許多優勢體育專案也走上了瘋狂搞飯圈內耗的路線上。
“我如果要封神!”
“尤其是在華夏這個體制和背景下……”
“那麼奧運會必須奪冠!”
“一個夠了嗎?如果不夠的話,那就來兩個!”
“雅典和燕京!”